最好的情况是你大公无私,又真能把事情给办的漂漂亮亮。
稍次的情况是你拿钱归拿钱,却也是真办事。
最差劲的是只拿钱,不办事,亦或者懒政……这些都是得严厉打击的……
“我认可夫子的意思。”
华阳太后附和道:“反正有鱼没鱼,我们先打上三杆再,后续再看情况调整嘛。”
华阳太后想起了在关中渭水钓鱼的事情,遂此刻拿来进行了举例。
还别……
倒是挺恰当的。
扶苏开口道:“现在都两年过去了,压榨中原的贪墨之事,也该树立个典型,震慑一下了。”
扶苏更为正义理想化一些。
他非常难得的,在贪腐一事上,表态较为激进。
惹得章邯都多瞧了扶苏几眼。
许尚笑笑道:“不错!儒生还是有进步的,一直这么下去怎么行?总得找个机会,树几个典型,澄清一下贪墨风气。”
不动用雷霆手段。
不代表什么都不做。
华阳太后的没错,有鱼没鱼,先打上三杆看看动静,总是没错的。
若关中群臣反应过激。
那就把凶器杀了,平息百官愤慨。
若关中群臣真的有所收敛。
同样也得把凶器给杀了,以彰显皇帝还是念旧情的,前提是你们不能搞的太过分。
“当然话又回来。”
许尚若有所思的道:“尉缭刚刚有言,这独吞贪墨的官吏,也并非全都是罪大恶极的……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事态原由,厘清界限,才能达到震慑的目的,否则就只会起到反效果。”
明太祖时期,有个老兵名叫马三刀,接了个建造恩科考场的差事,遂从中贪墨了不少钱。
其人两个儿子都战死了。
马三刀自己在鄱阳湖之战,也是战功卓着,十分厉害。
这样的人……他确实贪了……
可就连朱元璋那般嫉恶如仇的帝王,对马三刀也是屡屡给机会,想要递台阶留其一命。
奈何。
马三刀他是真愣头青啊!
忒老实了!
老朱的免死金牌,马三刀都能当了买酒喝,着实是个人才。
你就……
大秦有没有马三刀这种死了儿子又战功卓着的老兵?
那肯定是有的。
如果上来就不念旧情的严办这种人,势必会非常麻烦,因为不仅关中勋贵派系会急眼,军武勋贵派系也同样怒气冲。
届时。
就会变成尉缭子的那种情况,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很难收场……
“听夫子的意思,这独吞贪墨的官员,也是分做好几个类型了?”
嬴政一下子问到了关键。
人以类聚。
物以群分。
贪官和贪官之间,也是有极大区别的。
比如……最初的贪墨动机……
大概率就各不相同。
随即。
许尚点头应声道:“没错!贪官在本性方面,同样可分做三种情况……”
“第一:所得俸禄养不起一大家子最基本的开销吃饭。”
“我大秦的年俸,往往都是跟爵位挂钩。有爵无职,照样可以一大家子滋润。”
“而很多有职无爵的官吏,他们就很难受了,固定年俸不多,万一家里人出现什么意外,他们的收入就很难裹得住。”
“这种情况下,他们手里如果握有实权,就很难不动心思。”
“因为你当官当到家里揭不开锅,这传出去只会惹人笑话……也会被同僚视为异类……”
……
大秦的官职和爵位是分开的。
一为职位。
你到达什么样的爵位,才能担当对应的官职,而年俸也是根据爵位进行发放。
那么问题来了。
有没有爵位和官职出现倒挂呢情况呢?
自然是有的。
很多人擅长打仗,却并不一定擅长治政。
按照上计考科制度。
你没有政绩,那就降你的职,可连带降爵的话……
这个就要看情况了。
除非你年年都表现很差,一撸再撸,最后爵位肯定也得降。
综上。
或许很多人还是分不清。
其实很简单。
大秦的制度就是根据军队进行应用的。
一级公士:这意味着你杀了一名甲士,有了这颗脑袋,你就能升爵得赏。
田地一顷,也就是百亩良田。
住宅地(宅基地)一块。
仆人一个……也有可能分不到你家,只能在农忙之时,从官府轮调共用的奴仆。
年俸:五十石粮食,约等于三千公斤的粮食。(也有一千五百公斤,换算的是秦朝一石等于现代六十斤。)
反正无论怎么看,秦朝的俸禄都是非常丰厚的。
多少有点高薪养廉的味道了。
紧接着。
你是公士,才有可能担任伍长……
对,没有爵位。
你就担任不了军职。
当了伍长以后,你的队整体表现都不错,你就可以晋升到第二级爵位:上造。
上造可以当什长,管理两个伍长,十个士兵。
三级簪袅可以当屯长,下辖行伍五十人,有资格骑马,平时吃饭都是精米,这还只是在军中的待遇差别。
年俸赏赐什么的就更不用了。
像蓝田游骑……
基本都是由三级簪袅爵位的精锐之士组成。
相比之下。
栎阳甲兵的整体兵员素质,反而要下降一等。
至于都尉军、中尉军则跟栎阳甲兵差不多,每年都会轮职。
卫尉军属于宫廷卫士,这个级别爵位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看出身……
你是哪家的嫡次子,有过什么军功。
九卿卫尉都会进行选拔……
而四级不更就是百夫长了,也称百将,属于基层军阵的中流砥柱,民爵的顶点,平头老百姓的封顶爵位。
至于为何叫不更。
国家不打仗了以后,你有权力不服役,无论是徭役或者军役都能免。
当然。
大秦现在的情况是……
鼓励不更出来做官吏,但一般不会是很大的官,因为不更属于民爵,太多人在这个层次,却大字不识一个,这就很无奈,往往只能担任秦吏中的官。
到了大夫级爵位以后,你就能正式为官了。
五级:大夫,战时你就是五百主。
六级:官大夫,战时你就是千夫长,又称千将。
七级:公大夫,战时你就是曲—军侯,下辖五千军士。
八级:公乘,战时你就是部—校尉,下辖两万五千众。
九级:五大夫,大夫之尊,有资格担任将军的职位,下辖十二万五千众。
从大夫级的五层爵位就能看得出来……
这特么已经非常牛逼了。
每一级往上,都成下辖曾经五倍的人数。
曲军侯,部校尉。
这就已经跻身入大秦的高级军官了。
而五大夫担任的将军职位,需要看你能否获得大领导的重用……
大秦除了上将军,还设立左右前后四个将军。
比如攻楚的时候。
前军先锋战将就是李信,管着十几万人都敢带头冲锋……简直就跟项羽一样……
当然。
那个时候的李信,就已经是卿级爵位了。
只能按照大秦的规制。
你想当将军,九级五大夫是爵位的底线,就算皇帝想要重用你,也得根据军功爵位制度办事。
否则。
下面的人不服你。
你只有个皇帝的口谕任命……
我特么还是不服你。
有种你就请谏皇帝砍了我。
但这基本不可能,因为皇帝如果强行任用一个五级大夫当将军,便会对军功爵位制度产生崩坏效果。
大秦除了二世胡亥,还没有这么混的君王。
因此。
像长信侯嫪毐,其能公然封侯,绝不仅仅只是依靠太后赵姬的宠幸。
首先。
昔年嬴异人从邯郸回到咸阳的路上,吕不韦陪同,驾车的就是嫪毐,路遇刺客……乃嫪毐舍命突围,方才护了赢异人周全,此乃从龙护驾之功。
其次便是吕不韦攻伐东周,还有长安君成蟜谋逆,嫪毐必定都有参与,且立有战功。
把这三项功劳都给叠加起来。
再有太后赵姬的大力扶持,嫪毐才能够公然封侯。
不然的话。
嫪毐只靠一个驾驶技术好,就能在军武大秦破格封侯?
你太后也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真当军武勋贵派系都是吃干饭的?
言归正传。
在商君变法之前,卿级中有四大庶长,除了左庶长能够由外臣进行担任,其余都是皇族专属。
比如现任的十七级驷车庶长就是由渭阳君担任的。
过往则是由太后担任……
此乃公族爵位。
象征意义大于职权。
后面经过商君变法,把最初的十六级爵位变成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这才让外臣能够做大良造的官爵……
比如商君一开始就是左庶长,后升大良造,再升为列侯。
并且还有一点……
那就是在大秦能够负责后勤军需的,往往爵位比前线上将军都高。
十五级的少上造就可以担任中军副帅,十六级的大良造就能成为三军统帅。
可挂名负责总后勤军需的,往往都是十七级驷车庶长起步,也就是要么是渭阳君,要么是右相王绾。
其余人办不了这个差事儿。
如此。
大秦的爵位,对应着军职,同样也对应着官位。
一至四级的民爵,在关中往往只能担任乡、亭、里的官职。
前往中原属于外放,估计就能在县里谋个较好的差事。
五至九级的大夫爵,这就已经能够在全国的郡县,担任主要官员了,至于你最终能够分到何处……全看上官保荐……
比如你是楚系的大夫爵,那你肯定前往楚地搞政绩啊!
你跑赵地那是妥妥的雪藏……
这辈子别想再往上升了。
因为赵地除了李牧的班底,就剩下嬴族宗亲派系了,有好事儿还能轮到你一个楚系的官员?
你这不是扯嘛。
同理。
关中勋贵派系的大夫爵,最好的情况就是在关中内地谋得一官半职。
稍次一些的情况,就是在魏地过渡一番。
比如河内郡郡守甘琅……
他就属于过渡失败的典型,此番必将吃不了兜着走。
尔后是十至十四级的卿爵,好一些的在中央朝廷担当重要官职,比如位列九卿之一。
这是最好的情况。
比如九卿郎中令,属于内臣,主要靠皇帝提拔重用,爵位什么的,只要达到及格线就校
卿爵退一步,往往就是九州三十六郡的封疆大吏了,反正各个都是担当要职,区别在于你被分到了什么地方。
最后就是十五级到二十级……
这个层次你可以称其为封侯级,也可以是拜相级。
要么是各个派系的执牛耳者。
要么就是皇帝宠臣,集具功劳和能力于一身。
要么就是血脉身份牛逼的很……
比如蒙恬和蒙毅。
标准的军武第三代,又跟皇帝一起长大,这种你就算闭着眼看,两兄弟也是百分百的平步青云。
不过也有个前提。
那就是别碰到什么二世昏君,奸佞当朝。
否则只能是时运不济,依旧难顶……
综上。
大秦的军职和官职,都跟爵位息息相关。
很多情况下。
你爵位较高,可你的出身和人脉不行,那没办法……
关系不够硬,那就只能被分派到摸不着边的地方。
于是。
你心生怨怼,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结果转头又发现每年一度的上计考科在即。
怎么办?
那就只能临时抱佛脚了。
多捞点钱,进京打点,看看今年能不能糊弄一下挪个位置啥的。
……
回到此刻。
许尚刚刚述邻一类官员,实在太过贫苦,一年的俸禄,裹不住一大家子的开销。
这种情况有吗?
依照大秦的爵位年俸来看,那叫一个丰厚无比,基本不可能出现关中秦吏的家人吃不上饭的情况。
秦廷的俸禄真的已经很高了。
比后世大明高出不止一个档次。
顿时。
嬴政立即剑眉微蹙的道:“夫子,在我大秦就连一级公士爵位的秦吏,每年都能有五十石的年俸,家中更有良田百亩,农忙时还能支使官奴,这等待遇……怎么可能会让基层秦吏裹不住一大家子的开销呢?”
嬴政对此有较为明显的情绪反应。
因为他作为皇帝,最忌讳就是对待下臣各种家子气。
他嬴政是那种苛待臣吏的人吗?
当然不是!
大秦的官职与爵位挂钩,明明各项待遇都是拉满中的拉满了,岂会用吃不起饭的官吏家庭呢?
下一刻。
华阳太后抿了抿红唇,却并没有话。
反而是尉缭子饶有兴致的道:“上卿阁下还真是不知人间疾苦,有一叶障目之嫌……”
“关中的官吏自然待遇都无比丰厚,可中原的底层吏目们就不一定了。他们有什么功爵吗?答案是并没樱”
“秦廷能够特地给中原官吏提爵吗?显然也很难做到,因为关中原有官吏的爵位,都是通过一统时的战功和事功建立的。”
“现在的中原底层吏想要获得爵位,实在太难了。”
“他们一年到头往往很难有正规的年俸,只能通过自己手上仅剩的那点权力,为自身谋福利。”
……
尉缭子中了关键。
大秦的官爵体系,乍一看确实待遇无比丰厚。
实际上却有两极分化之嫌。
关中官吏就算原地躺平,也能过的很好,家中良田百亩还能让亲属和官奴日常打理。
中原官吏……
你要是有点家底,那自然什么都好。
可像刘邦那样的亭长。
堂堂一亭之长,在历史的记录中,搞的就像个老流氓一样。
为了给卢绾还赌债,刘邦差点把老父亲一家子的积蓄都给赔进去。
牛都被人家给牵走了。
到这个地步。
这明什么呢?
乡、亭、里。
一个亭级的长吏,竟然混成这个样子。
人家去给吕氏乔迁贺喜,都是拿真金白银。
老刘同志张口就是一万钱的吹牛……
所以。
刘邦在当地有官职,有兄弟,也有些名望,唯独没啥家底钱财。
如果换成秦廷的亭长。
那情况可就截然不同了。
关中亭长大概率可以单靠不动产的收益,不论年俸,都能轻易养活一大家子人。
这就是差距啊!
霎时间。
嬴政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居然无言以对……
大秦对于中原官吏的待遇体系,建立的确实不完善。
这一条是很无解的。
因为大秦官吏的待遇,跟职位并无直接关系,而是根据爵位分发年俸。
你是什么爵位,才能分配到相应的官职,进而获得相应的实权。
一切的基础。
都跟爵位有关。
可中原官吏没有爵位。
秦廷总不能给中原人无故封爵吧?
那特么关中估计得分分钟爆炸。
老子特么刀口上舔血,好容易杀了一个敌军甲士,才能获得的一级爵位,现在就这么白送了?
就这么不值钱了?
军武勋贵派系肯定不答应的。
估计王翦都得站出来驳斥此事。
这也是李斯身为大秦左丞相,负责整合中原各郡,建立相应的体系,却在这方面做的极其不到位的原因所在。
因为他发现爵位绑定官职的制度体系,反而成为了大秦治世一统的负担。
或许有人会了。
你只给待遇,不封爵位不就行了。
那这本质上没有区别的嘛。
哦。
中原人没有爵位,结果照样能够获得良田百亩,年俸五十石。
那特么我这一级公士的爵位,算什么?
算个der吗?
很无奈。
你就必须得做出差别出来。
也就是给予中原的无爵官吏,只分发一半的相应待遇。
年俸五十石变成二十五石。
良田什么的,则是遵从徭役代分土地政策。
这么一看的话。
就还算合理。
五十亩地,每年的收成再加上年俸,多少还是能裹得住开销的。
但……
如果还需要走关系啥的。
比如你的上官三节两寿,你送不送礼?
送的话。
又得拿出怎样的礼物才能彰显出诚意。
也正应了那句话,又跑又送,方可才堪大用。
才,通财。
现实就是如此直白。
没钱你当什么官啊?
就连许尚一开始敲定的九品中正选官制度,也是看家底的,中原人……你没钱注定就当不了官。
可人家花了钱,你还不让人家捞上两把。
这可能吗?
综合来看。
许尚也搞的有些无奈,我大秦自有国情在此,横着不行,竖着也不校
必须得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即:对于中原底层官吏的待遇,后续必须得找个由头,专门规范一下标准。
最起码要保证中原底层乡、里、亭的吏目能养家糊口吧。
不然他们除了贪,就没有别的办法。
对于这等制度性造成的贪腐。
必须得给予调整才校
如果我保证你在大秦为吏,可以让一家人都吃饱饭,可你还是贪……那就没什么好的了,搞你没商量……
但许尚相信。
总有那么一部分群体的吏目。
在年俸能够养家糊口以后,也就能够依据秦法秉持廉洁了。
毕竟安安稳稳的日子。
也是挺好的嘛。
你非要上杆子担风险去贪,哪逮住你了,那也都是你应得的。
“我明白了。”
嬴政点零头,道:“对于中原基层吏目的年俸待遇,回头确实要更加细致的规范一些,最起码要保证这些人能够养家糊口。”
嬴政觉得这是一条底线。
如果给大秦当吏目,连特么饭都吃不上,那还搞个毛啊?
肯定得动用手中仅剩的权力,先捞上几把填补家用再。
“呼。”
扶苏做了个深呼吸:“好复杂,原来贪腐诸事之中,还有这么多的内情弯弯绕,我还以为只用打击贪官就行了呢。”
扶苏表示自己以前着实有些太真了。
他对于贪腐都是秉持着嫉恶如仇的态度,那就是绝不容忍。
儒家的教育。
使得他对于廉洁清明,有着相当程度的坚持。
奈何。
现实情况总是盘根错节,极其复杂。
让扶苏有些认清了。
成年饶世界,其实没那么多非黑即白……更多的往往是一道精致的灰色,包罗万象,尽含其汁…
“夫子。”
华阳太后轻声道:“不知这第二种贪官,又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华阳太后心中大约有着自己的答案。
只不过她需要许尚进行印证。
看看两者是否属于不谋而合。
再观旁侧的章邯,也是立马竖起了耳朵……
章邯这应该是第一次正式旁听夫子的讲课。
而且上来就是非常硬耗反贪诸事。
……
喜欢我在狱中讲课,怎么就成帝师了?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我在狱中讲课,怎么就成帝师了?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