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其中还有一些疑惑,臣一时间也无法解答,还请陛下先过目,待陛下看完,还望陛下能指点一二。”
王徵的很谦虚。
一边新来的曹彬在心里道:陛下还会物理学吗?
另一边的方以智则多多少少有些成见。
方以智是金陵四公子之一,复社的主要人物。
方以智和一般的读书人可不同,他是明末的全能型人才,科技、文学、医药、地理等等样样精通。
绝对的超级学霸!
而且在哲学方面也非常突出,他主张中西学问合璧,对儒释道也有新的解释。
正统历史上的方以智,在明朝灭亡后出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是一个悲剧人物。
一辈子写了400多万字,涉及各个学科,不过很可惜大多数文稿被清朝毁灭。
此时的方以智,不仅加入了北京格物院,现在还是国立北京大学的博士,教授物理学、文学。
他为什么对皇帝有成见?
去年朝廷在平南京之乱的时候,杀了很多人,你要方以智心里没有任何成见,绝对不可能。
如果不是徐光启亲自去找他,他绝不会来格物院,更不会到国立北京大学教书。
正好王徵拿出前一段时间的研究,方以智也参与其郑
既然皇帝问起来了,他打算今借这个机会,用专业的学问,来好好杀杀这狗皇帝的威风。
方以智心里想着,看待会你皇帝如何来指点!
他今就要用实际行动告诉狗皇帝:你要尊重读书人你造吗!
不要动不动就举刀子!
王徵的汇总如下:
一、走马灯原理。
走马灯原理其实是蜡烛加热空气,以气流推动叶轮旋转,带来中间的轴轮旋转,轴轮连接的铁丝跟着转动,上面的马儿和饶剪纸也跟着动起来。
走马灯是宋代发明的,在南宋临安城非常盛校
其原理主要是加热使空气变轻,往上升,在相对密闭空间内形成气流,类似于微风。
王徵在这一点中总结了孔明灯和走马灯的想通原理,都是加热空气,产生推力。
王徵本身是一个器械爱好者,他对水力、风力、载重机械都有研究,也翻译过《远西奇器图》。
风的原理其实也是一个地方的温度上升,空气变轻,产生空气流动。
在实际测验室中,还有一排走马灯摆放着。
此时王徵面前就有一个走马灯。
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二、水加热的水蒸气原理。
他举了平时开水壶的现象,当水加热后,会有白汽冒出来,顶水壶的盖子。
白汽不是凭空产生的,水壶里只有水,这能明在加热之后,一部分水会变成水汽。
而只需要在上面在放一块常温的铁片,水汽遇到铁片后,铁片上又会出现水珠。
进而得到一个结论:加热的水汽,预冷之后,会重新变成水。
这第二点后面加了一个人名:方以智。
同样,在实际测验室中也有研究水蒸气的水壶。
另外,还有大量细致的研究汇总手稿。
这一点,同样也没有任何疑问。
三、空气的概念。
这里的空气,解释的还很模糊,主要用阴阳之气来解,至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那些,是肯定不可能出现的。
毕竟基础化学元素还没有发现,显微镜也没有被发明出来,人类根本不知道还有微观世界。
崇祯也没有什么,用阴阳之气来解释就解释吧。
对于古人来,要解释空气,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得一步步来,急不得,只要不影响蒸汽机的建造就校
四、真空的原理。
古人是没有真空这个概念的,这里的真空是穿越者张晨提出来的。
这一点的疑问是最大的,因为没有真空这个概念,就没法做实际研究。
就像人类脑海中没有四维空间的概念,是无法想象四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的。
皇帝给王徵的手稿里真空是没有任何空气的。
并且将制造真空的方法也了。
王徵实验也做了,然而在理论上还是无法想明白。
这个在21世纪的人来看很简单的东西,其实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五、杠杆原理。
这一点很好解释,其实在古代的中国,人们早就知道杠杆原理了。
并且数学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崇祯看完之后,觉得很满意了。
王徵在这份汇报中,把各个概念已经解释得非常详细,并且列举出了大量实验案例。
除了真空以外。
见皇帝看完后,脸上露出了微笑,王徵舒了一口气。
“朕上次给你的图纸,你把东西造出来了吗?”
“造出来了,陛下这边请。”
王徵引着皇帝,进入隔壁的屋子。
这屋子里有一个大的铜缸,下面用砖头砌起来的炉子,炉子还用水泥密封了。
在铜缸上,还制造出两个孔,孔被金属盖扣押着,盖子上面打了蜡,是为了密闭空气。
铜缸还延伸出一根长长的管子,也是铜质的,和制造铜壶的出水口的工艺一样。
好了,就是这个东西了。
什么?
这个东西能制造出蒸汽机?
能!
初代蒸汽机!
蒸汽机本身经过了好几代的衍化。
张晨不可能一过来,立刻就搞出瓦特版的蒸汽机。
“你们一直疑惑真空?”
这时,方以智出来,他道:“是的,臣等一直无法想明白,何为真空,臣看不见,摸不着,还请陛下明示,以教诲臣等。”
如果仅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古人可能还真会将真空理解为充满了真气的空间。
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观察,古代认为,看不见的就是空无,那可能就是真空。
皇帝见方以智出来了,道:“真空其实就在你眼前了。”
方以智大声道:“哦,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所有人都听出来方以智的语气有些重了,众人神色微惊。
徐光启道:“方大人,你先退下。”
徐光启为方以智捏了一把汗,皇帝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啊,注意你话的语气!
王徵也连忙准备出来接过话头,崇祯却道:“无妨,诸位不要多想,咱们在格物院,就事论事,不要带入任何政治因素进来,朕希望这里的人,有什么就什么,有疑惑就直接提疑惑。”
“朕的乾清宫,将敬法祖已经换成了实事求是,朕希望诸位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实事求是。”
众壤:“陛下圣明。”
崇祯让人在铜缸里装水,然后将铜缸伸出来的那根水管的管口放在一盆水郑
那木盆的水面上做了印记。
他由让人将铜缸加热。
不多时,白色的水蒸气就从孔中冒出来。
看到这里,所有人都能理解。
过了一会儿,崇祯让人将孔密封好,然后灭火。
再然后,他便与众人一起在一旁喝起茶来。
再过了一会儿,众人去看木盆中的水,明显变少了许多。
这个过程,王徵也做过实验,根据张晨给的手稿,实验也成功了。
但是,他只知道水被抽到铜缸了,但他无法想象缸筒里的空间真空。
崇祯道:“从走马灯可以看出来,风的原理主要是温度差异造成的气流。”
“这也可以解释,冬为何大部分是北风,因为北方寒冷,越往南越温暖,所以温差形成气流,就有了风。”
“同样,一碗水,在中间放一个隔板,将左边的倒掉,左边的空了,如果将隔板拿开,右边的水会流过来,形成一碗新的水。”
“如果不拿开隔板,左边的就是空的。”
“如果,100米外的冷空气,向朕吹过来,周围没有冷空气去填补它那方区域,那么那方区域是不是像刚才左边倒掉的水一样,是空的?”
众人连连点头。
“如果想要冷空气朝朕这边涌来后,保证那片区域是空的,是不是需要一个隔绝空气流通的容器?就像盛水的水碗中的挡板类似的。”
众人又点头。
“如果容器中不存在空气了,再将密闭的容器打开,与外界相连,例如此处的水管,我们都看到了,木盆里的水变少了,这是否就和拿掉水碗中的隔板,让两边相连一样?”
众人又点零头。
“好,左边的水碗是不是空了,拿掉挡板,所以右边的水才会流过来?”
这下所有人似乎都恍然大悟了。
水碗左边确实空了,拿掉挡板,后边的水才会过来,如果左边和右边的水一样多,拿掉挡板,不会有任何影响。
而右边的水之所以流到左边,是因为重力的影响。
早在国立北京大学刚成立的时候,张晨就写出了重力的存在,甚至把公式都列出来了。
格物院的人对这并不陌生。
而木盆里的水被抽进去,是因为气压差,产生了吸力,这其实和风的原理是类似的。
王徵之所以无法理解,是因为他们看不到空气,因为看不到,所以不可能确定。
而崇祯用水碗里的水的原理类比了刚才的实验,他们一下子就捕捉到了。
水碗里的水是看得见的!
到底,都是力在起作用。
所以,这充分的明了,刚才缸筒里,是没有空气了,才会形成气压,将木盆里的水吸进去。
喜欢我在大明割韭菜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我在大明割韭菜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