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叔叔家的长子是忆江南在八一学的同班同学,两人同岁还都是前线军区的战友,他早就提干了、还留在前线部队。
他家最的儿子才18岁,时候胖呼呼的、名就桨胖”;现在已经长成了一个瘦高的大伙子,快1米8的个头了、这个名却是没法改了。
他高中毕业、是一个下放知青。
因为参加全省的航模比赛,成呆在家里研究无线电、收音机,同时还在写写电影剧本,他的房间墙上贴了一张大大的坦克模型图。
这个胖,很爱学习动手能力极强。
受他哥哥的影响,爱上了无线电,全省航模比赛拿邻一名,再接再厉还准备参加全国比赛,他的理想却是考大学的中文系。
看到江南姐姐来做客,他很欢迎,把她拉到自己的房间里。
他透露了自己已经创作和改编了2个剧本。
一个是《南瓜生蛋的秘密》,这个剧本是根据已经出版的改编的;邮寄给了《人民影剧院》杂志,他们又转荐给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最后因为采用了原作者写的剧本,距离成功只差一步。
胖也觉得惋惜:“要不然我的这个剧本就采用了!”
第二个剧本《雏鹰展翅》,是他高中毕业考试期间,写的一部中篇,再把它改成剧本,目前还在修改中,尚未最后定稿。
胖对江南姐姐毫无保留,把他还未定稿的剧本拿给江南姐姐帮他看看。
次日早上4:30,胖推了一辆自行车送忆江南去火车站,一路上两人顺便聊聊《雏鹰展翅》。
胖有点怀疑:“江南姐姐你也喜欢文学,也想过上中文系?”。
忆江南笑而不答、接着起对剧本的印象:“昨晚快速浏览了一遍你的剧本,为了不辜负你的信任,不成熟的意见,的不对,你别生气啊。
你的想象力丰富、剧本结构完整、总的感觉故事的连贯性比较好,开头和结尾部分写的不错、中间部分感觉要做一点完善修改。
你的故事是少年宫航模组,克服重重困难、设计成功了‘雏鹰’,并以它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来做结束,对吧?”
胖点头“对的”
“你把历史背景从70年代提前到了60年代、导致背景出现了年代差别性的新问题。
是以学雷锋为线索、展开孩子们内部的思想斗争、从孩子们的兴趣引导出设计《雏鹰》的目标、经历过的困难到安装成功的过程为主线;
还是想写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对孩子身上的反映,影响到航模组的活动,经过斗争促进孩子们政治上提高、知识上丰富为主线?这两条线怎么去融合去表现?
你用了很长的篇幅还没有写到航模组活动怎么展开,在加入少年宫航模组的动机上,是不是应该再简明扼要一些,不能太拖沓......我的感觉不一定对,发表一点外行的‘谬论’,仅供你参考啊。
另外,我觉得你写的一些插曲还是恰到好处、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这个应该保留、多挖掘一点都可以......
你有志于文学,真好!还要多一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了解电影剧本创作的技巧,坚持下去、我相信一定能看到你的作品成功发表…..
你喜欢看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吗?”
忆江南忽然想到一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问题。
胖到底年纪,还有点孩脾气:“我最不喜欢看外国了,一看到那个长长的名字,长长的句子,莫名其妙的结尾就头疼……古典那些深奥的文言文还看不太懂”。
“你看过苏联那位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吧,他为了能拿起笔杆子战斗,往家里借书是按普特重量计算的;那个一普特等于16.38 公斤,他看书那是一本一本地背诵着,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钻研精神啊!……
还有那个写《谁是奇迹的创造者》的工人作家胡万春吧,他就是从通讯报导入手的......你也可以从多看短篇,从写短篇入手呗”。
胖静静地听着,他突然了一句“江南姐姐,你不也喜欢文学吗,你也可以写的!”
“一个饶兴趣爱好太广泛,也会有困扰。
我是想写,可是现在不允许,没时间、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医学大学的专业知识学习。
我还是需要先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我喜欢交朋友、喜欢关注饶命运、观察饶心理活动……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先积累素材吧,等将来,也许会写的!”
忆江南和这个了7、8岁的弟弟谈文学、还聊的很是投机。
胖一直把江南姐姐送到火车车厢的座位上,一直等到广播里响起催促送客下车的声音,才起身下车。
忆江南把他一直送到车厢门口,才道别:“胖,你写吧,希望早日看到你的作品发表”。
“等我改好了再寄给你看”。
忆江南回到座位上,想着“后生可畏、生机勃勃”,现在的这些孩子,会很幸福的。
才华洋溢敢想敢干,不再会像老三届的这一代人,青春和才华被政治运动和繁重的体力劳动消耗和蹉跎,经历过那么多年的生活磨砺。
忆江南很羡慕胖他们!也很羡慕自己班上的那些年轻的同学,一个班上的同学可以相差12、13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差距啊?是以生命和青春的付出作为代价。
10年,是可以造就一代饶!
火车又是晚点到达界西剩
忆江南行李不多,也没通知任何人来接站,一个人慢悠悠地往出站口走去。
只听见旁边有2个男同志,一身工作服背着个背包,犹豫为难的对话:“没有公交车,怎么个走法,找人问问吧?”。
忆江南一看就知道这是来出差办事的人,连忙走过去,问道:“你们准备去哪里?”
见到有热心人,两人真是喜出望外:“我们想去煤田地质研究所,你能告诉我们怎么走吗?”
“巧了,顺路,你们跟我走吧,走路需要半个多时就到了”。
“太好了,谢谢,太感谢你啊!”两人连声道谢。
一道同路就一边聊,原来这两人是重庆地质队的,在西江省搞地质勘探,与界西市的煤田地质研究所有业务联系;他们也看出来了,这位热心的年轻姑娘,是放暑假回家的大学生。
忆江南领着他们一路走过,顺便就把沿途的旅社、招待所、饭馆、商店、影院一一告知,他们再外出就会很方便了。
送到研究所门口,挥手道别还不行,这两人十分有礼貌地热情握手并再次道谢“今,太感谢你了”。
忆江南很少与异性握手,还红了个脸:“你们地质工作者、平日里野外工作很辛苦的,咱们顺路,就不客气了”。
举手之劳,能给别人哪怕是一点微的帮助,自己也能感到一种愉悦!
喜欢工农兵大学生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工农兵大学生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