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为人民上大学
一轮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向山脚下延伸,空气中弥散着菜土发酵的泥土芬芳、鸟语花香,这是乡间的味道。
上午,全体同学参观《长冈乡调查陈列馆》、《列宁学》、毛主席劳动过的花生地。
下午,听老干部钟起松做报告,讲述当年他陪同主席做调查的经过和内容;就是要学习毛主席密切联系群众、扩大红军队伍拥军优属、培养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这一,是一班的同学帮厨并且执勤的第一。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从来没有帮过厨,左盼右顾面面相觑不知道什么是“帮厨”,值日是做什么的。
女生当中只有顾萍和忆江南是当过兵,带头走进食堂和厨房,挑水、擦桌子、洗碗洗菜、扫地搞卫生;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这就叫帮厨啊?我们还以为要帮助炊事员做饭呢”。
一阵哄堂大笑,纷纷挽起袖子,麻利地干了起来。
男生们也在动手打扫院子,整理宿舍,擦窗户擦楼梯。
书记是按照带兵的方法、来带教这一批工农兵大学生的;学生中有一些人还比较缺乏集体生活的经验,其实,只要一就懂一做就会,只要有骨干带个头,大家马上就跟上来了,还都干得挺不错的!
中午,忆江南提醒倪子祥“你注意收集一下这个两班里面同学的情况,晚上有时间,可能要准备讲评一下”
“又要我讲评啊?”倪子祥很不高胸反问。
“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啊”,忆江南知道这位班长害怕广庭大众面前讲话;但是一次集体行动之后,作为班长是需要掌握全面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的,这也是部队里的老习惯了;这位班长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必须要事先给他提个醒才校
不出所料,晚饭后,霍书记召开组长以上骨干会议,要求:“把这两各班的情况和好人好事汇集一下”。
忆江南看向倪子祥,他大瞪两眼茫然无措的那个样子,不由好笑。
果然,看到了他投过来求援的目光,忆江南也回了一道目光过去:“怎么样,你做好了汇报的准备吗?”
接着,忆江南示意坐在倪子祥两旁的二组组长祝福安和一组组长何庆之赶紧与班长通通气。
曾副书记注意到了忆江南与几位班组长之间的互动,他笑着点名“副班长也不要客气,把你们知道的情况也一吧,忆江南,你带一个头”。
领导点了名,只好也一:“咱们一班的女生,纪律性比较强的;从学校等汽车出发开始、全部按时上车,一路上与二班的同学交流比较热烈;顾萍同学主动为大家表演唱歌,她的嗓子很好,今后咱们班级的文娱宣传就有了保证。
今上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大家态度端正,参观陈列馆、听老干部做报告,同学们都认真做笔记;下午在厨房帮厨的女同学,特别是葛云王岚秦隽黄秀玉路水莲几位同学,把厨房里面那口大缸的水挑的满满的,厨房里面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的,受到了厨房炊事员的一致好评;我们班女生没有出现病员伤号,男同学的情况班长比较熟悉,请他汇报吧”,忆江南有意只了女生的情况,留出一些空间给班长去。
大家都按照这个套路做了发言以后,霍书记提出要求:“各班组散会以后,班长把这两的情况做一个晚讲评,教唱歌半个时,再组织学习讨论毛主席着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文章”。
一班同学在男生宿舍这边集中,先由顾萍教唱歌,一首是“红米饭南瓜汤”一首是“八月的桂花”。
两位班长在隔壁房间碰头,在昏暗的烛光下,这位班长一屁股坐在地铺上,两臂抱后颈把头埋在膝盖下面一言不发;看着倪子祥那副束手无策的样子,真是又好笑又可气。
经过再三催促,倪子祥才嘟囔着“这个班长干不了,真的不行,我不是这块料,这个班长就应该你来当”。
忆江南把自己整理好的讲评笔记递给倪子祥,他紧锁着眉头看了一会儿,又毫无信心地把头一抱“叫我讲啊?怎么讲?”
时间飞快地过去,这位班长却还是这副萎靡不振的熊样子,既然服动员不行那就严厉一点劝告了:“你是共产党员吗?入党宣誓的时候是怎么的?现在组织上信任你,交给你的任务就是要当好一班的班长,你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倪子祥满脸通红还是一言不发。
忆江南拉着脸再逼他一下:“我已经和你了这么长时间,你到底打算怎么办?……如果你还是这个样子,我就会申请调班了,不再与你搭档了,行不行?”
“......我错了,今后改正,希望你多帮助我,班长的工作还是要干下去的”,倪子祥被逼无奈,只好表态了。
忆江南“阳谋得逞”顽皮地一笑,端起那盏烛灯,等着倪子祥走出房间,顺手带上了房门。
大房间里,在顾萍的带领下,半个时同学们已经很熟练的唱会了2首红军歌曲,正等着班长开始讲评呢。
忆江南站在门边,看着倪子祥讲评。
这次就比第一次讲评好多了,照本宣科也不结巴也不擦汗,自然得多了;看来此人就是惰性太严重,得过且过依赖性太强。
这个缺过知青队长实干应该还行,脑袋瓜子里面少了一根弦,看来还是要继续给他压担子,要充分挖掘出他的潜能才校
来到了兴国,听退休支部胡兆明书记做报告;下午是学校马列主义教研室柳教员讲课,题目为《继承毛主席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对年轻的大学生提出了几点希望:
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年轻学子要成为革命的接班人;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革命传统把握青年运动方向、树立“我上大学为人民”思想。
第四,160多号人,扛着校旗和大幅标语,步行走进兴国的县城,参观兴国《革命历史纪念馆》。
参观、照相整整一个上午。
在讲解员介绍之后,霍书记邀请讲解员为大家唱了两段兴国山歌,全体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下午,忆江南在《兴国烈士纪念馆》看到一首烈士诗抄:“有志匡时独远征,腰间宝剑尚随行;双肩承得头颅在,愿与苍生共太平”,作者是谢云龙。
好一个“愿与苍生共太平”,这就是当年的革命先烈,为了理想信念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凌云壮志、豪情万丈!
第十六章 再立新功
兴国全县只有23万人口,却有9.3万人参军参战,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为国捐躯5万多人,可以查到名字的烈士人;长征路上牺牲人,平均每公里牺牲一名兴国人;产生了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被称为“将军县”。
有多少信仰共产主义的年轻人,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打下了人民的江山,英烈们永垂不朽!
鸡心岭,当年毛主席召开千人大会的会场,两棵三人合抱粗的大樟树枝繁叶茂、枝桠交织形成了树罩,满山坡上盛开着红白相间的桃花李花,令人心悦神怡。
从长冈到兴国的一路上、看着朝阳升起夕阳落下,空的云霞在阳光照耀下五彩缤纷变化无穷;水塘里溪边倒映着太阳和云霞的灿烂,满树桃花的艳丽、顺水漂流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花瓣,不由使人想起了许多赞美桃花的诗句: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张旭.《桃花溪》。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题都城南庄》.崔护。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地非人间。”——唐.李白.《山中问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忆江南的心底里有着许许多多的浪漫情调,遇到了气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人与事的变化,她还是会情不自禁多愁善感,各种心情硬是会破茧而出压制不住;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隐藏在骨子里的情怀。
记得15岁那年,在一个暮色深沉的傍晚,她偶然翻阅到一本唐诗中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觉得心底一片苍凉,竟怆然泪下。
平常,只要看到电影新闻中,几十万人热烈欢迎的场面里有老年人和儿童们的笑脸;运动员们为国争光,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升起,一股情绪激荡心田、她就会热泪盈眶,那是对赤诚的感动、对拼搏的感动……
这一切都被忆江南有意地掩饰在了外表的理性豪迈坚强之中,从来没有人能看出来她也会有喜春悲秋、悦水思山的情绪!
她觉得那是一种资情调,应该加以克制。
参观的间隙中,忆江南倪子祥游少梅沈玉其几位同学漫步在兴国的街头。
这个县城里的农副产品还是很丰富很便夷,可能不通火车,物质对外交流比较少的关系,称得上是“物丰价廉”。
新华书店,居然发现两处都没有找到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还有一些很难买到的书籍比如李白杜甫的诗集等,忆江南喜出望外立即出手买了下来。
第五,听了两场报告。一场是县商业局刘副局长兼上社供销社书记,介绍《上社供销社的历史与今》。
这个供销社成立于1933年,当时只有3个人,社长兼炊事员、会计兼营业员、再加一个采买。
当时的货源全部来自国民党统治的白区,采买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千方百计偷运进苏区,以满足苏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红军长征以后,这所供销社停止了营业。
1951年冬,在原址上重建了上社供销社。
供销社连续多年完成了供销计划任务,成为了乡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资交流和供应渠道。
现在扩大为8个门市部、11个代购代销点、57名工作人员。
报告结束就地参观门市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物资门类齐全、特别注重流通物资“而全”、尽量方便人民群众;有同学特地购买了两样商品,一个是配在拉链上的木螺丝,6个才2分钱;还有同学买了一瓶纯蓝墨水3毛6分钱;据是一路找过来,这两样商品只有上社供销社才有,大家不由大为感叹。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卫生战线上的革命运动。
长冈公社卫生院姚院长作的报告:《六.二六指示明方向、卫生革命大步上》,主要是介绍贯彻六.二六指示、针对农村缺医少药搞好整个公社的卫生防疫工作情况。
长岗公社2.9万人、11个生产大队、180个生产队;国家出资建立卫生院,门诊16名医生,还有41名“赤脚医生”、78个卫生员、接生员23人;建立了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卫生防疫网;发病率已经下降了40%。
目前,抽调三分之一的人员下到大队,要求“大办沼气、搞好农村卫生革命”,加上合作医疗站、赤脚医生,被称为当前农村的“三大新生事务”。
这场报告,对于来自工厂农村部队基层的工农兵医学新生,亲身感受更加深刻,对于今后的服务方向更加明确,是很有启迪教育的。
“春的气候是孩儿的脸,变就变”。昨还是太阳高照春意盎然,今一场冷空气来袭,少穿了衣服都冷的打颤了;然而大家都情绪都很高昂。
第六日,又是2场报告。
园塘大队张书记,《继承毛主席遗志、把革命进行到底》;
这个大队过去土地多贡献少、山岭多树木少、劳动多基本建设少,一直存在“等靠要”依赖思想;通过整顿领导班子、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早干早变大干大变;现在已经摘掉“吃返销粮食”的帽子;粮食产量从亩产400斤提高到600多斤、社员们的人均口粮从一年280斤到480斤、年人均收入从70元到达100元;现在有拖拉机3台、抽水机9台、电动打谷机2台、碾米机7台,13个生产队通上羚灯。
一位烈士子弟,现任新华书店副书记黄奕章作《忆苦思甜报告》。
报告的内容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以后,苏区人民经历过的白色恐怖;红军回来以后和全国解放以后的幸福生活。
“8岁那年,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父亲参加了红军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受到王明左倾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红军长征去了......还乡团回来了夺走了全部的胜利果实、地主富农闯进我的家,把祖父母、母亲都绑到了还乡团遭受毒打;我们兄弟俩只好去讨饭、还被狗咬,后来去放牛,大雪差点被冻死;再去当长工,一年只有三担谷子;母亲死了,为了一口薄皮棺材,兄弟俩给地主白干了一年......
母亲死前告诉我们:红军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你们兄弟一定要等着你父亲回来.....
等到1949年7月15号早上,当时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青壮年都在山上;听到了大炮响......云开太阳红,大家才下山回家,看看父亲回来了没有......
当时找到部队,军属马上优待一担谷子先解燃眉之急......50年底划分“成份”开翻身会、贫下中农掌权镇压地主......
53年入党、出席省劳模会、弟弟当兵抗美援朝三次立功加入共产党......
57年扫盲60年保送学习、兄弟俩都当上了国家干部......我的儿子20岁了,国家培养成了大学生......只有在正确路线的领导下才能继续革命,不忘本保持艰苦朴素光荣传统、为革命再立新功”。
喜欢工农兵大学生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工农兵大学生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