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昭被郭叔和通知来开会,周粥对教育方面的要求就三方面:
“你的第一个任务是扫盲,目前村子就一百多号人,哪怕是分成好几个班进行,一年内,也够村里所有人认识常用字了。这个应该不难吧?”
郑文昭想了想,回答道:“如果人人都愿意学,那自然是不难的。可要是有人不愿意……”
“那他们就会比识字的人少很多福利待遇。”
“如此一来,应当是没问题。”
“第二个任务,我希望你在五年内,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并着出配套的课本。”
“教学体系?”郑文昭不太懂。
“现大家读书,大多是为了科举,识字之后,便开始接触四书五经,学习的都是科举的内容,但幸福村的人不需要考科举,自然就不需要这些。
我大致将一个饶教育分成三个阶段,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我指的是从孩开始,成年人另做安排。
基础教育,进行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内容我不需要他们有多深入,全面就行,就比如读书写字,知道一些名家名作的大概内容和情况,写字工整,不缺胳膊少腿就可以了,不用将那些文章都背下来,也不用将字写得太好。
但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优秀的思想品德。
我这么你能理解吗?”
“能。”
“这个阶段我安排了四门课程,第一门,语文,就是读书、写字和写文章。数学,基础的算数。品德与律法,这个就是让他们知道是非对错,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科学课,其中包含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常识,物理、化学和生物你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之前我给大家上过一些课,这里是我做的教案,你晚点拿回去看看,到时我们再细聊。
最后就是强身健体的武术课,和传授琴棋书画的艺术课。”
“好。”
郑文昭接过教案,大概扫了一眼就放了下来,他的关注点在最后一句上。
“别的都好,但琴棋书画会不会有些太……了?”郑文昭一时间想不到什么合适的形容词,只能委婉道,“只怕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先生。”
“无所谓,能找到什么先生就先教什么课,我的这些都是理想的情况下开设的课程,如果开不了,那就先搁置。等以后有条件了,再把它提上议程。”
“好。”
“基础教育结束就是高等教育,如果学生在某个课程上尤其有赋,可以继续深造。这个咱们暂时没条件,暂且搁置,你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的存在就校”
“好。”
“接下来便是职业教育,这个是重点……”
虽然是重点,但却尤其简单,就是开设不同的职业课程,木工、砖瓦工、农业、医学、会计……不同的职业安排不同的课,不仅要让大家明白怎么做,还要让他们懂得背后的原理,这才是科学进步的基础。
郑文昭听了连连点头,将这些都记在心里。
他先前听老友将这位姑娘夸得花乱坠,因为想要带一家人活下去,所以表面上附和,但心中其实是很不屑的,总觉得一介女流之辈,能成什么大事?
但因为听这边生活条件实在是好,所以他对对方的态度一直是恭恭敬敬的,生怕她因为自己的举动将他们赶走。
然而一直到现在,他才理解老友口职所谋甚大”是什么意思。
越是接近权力的巅峰,他越是明白权力的本质。
权贵和平民之间有一道巨大的鸿沟,为什么读书能够改换命?
是因为这是普通百姓唯一跃龙门的渠道。
跃过龙门,他们将跻身到受益的人群;跃不过龙门,他们将永远被剥削统治。
而什么样的人最好统治,最好管理?
自然是未开智的愚民。
如今周粥做的这件事,无异于是在对抗整个贵族阶层,若是被人泄露出去,哪怕是十个头都不够砍的。
但她聪明就聪明在这点,她没有第一时间举大旗,大肆招揽人手,而是汇聚了一群完全信任她的人,脱离朝廷管制,脱离世俗,从这些人开始一点点改变起。
虽然速度是慢零,但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古往今来,这位周姑娘并不是第一人,但郑文昭敢打赌,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这绝对是最有可能成功的那一个。
他长舒了一口气,他这个老友,可真是带他跳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火坑啊!
想是这么想,但其间蕴含的反抗意识让他有些兴奋。
他当初在朝为官时,从不拉帮结伙,只想独善其身,可这竟成了一种错。
那些记恨他的,陷害他也就罢了,可那些知他无辜的人也冷眼旁观,宦海浮沉数十年,竟无一人为他话,让他从朝廷从三品大员一落千丈,降为庶民。
这样的朝堂被颠覆,又如何?
想到这里,郑文昭开口道:“若其他人配合,这些无需五年,一年时间即可。”
周粥眼睛一亮,这竟然是个选牛马!
要是郭叔和能跟这位一样勤快就好了。
不过,如果郭叔和跟这位一样勤快,她怕是见不到眼前这位了。
周粥愉快地眯起了眼睛:“具体需要花多长时间先生自己看着办,不过注意劳逸结合,身体重要,我们不急。”
“多谢姑娘关心,文昭晓得。”
*
村子进入战备状态,除了新来的瑶族年轻人之外,没有人发表任何言论,或者是没有人发表任何悲观的言论。
对于从磐石坞一路来的人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情况再怎么紧张,有他们穿过泽南军的地盘时那么紧张吗?
那个时候他们风餐露宿,晚上睡觉还要人值守,甚至还被叛军围追堵截过,现在这才只是有人准备造反,他们有吃有住有武器,平日里还经常训练,怕什么?
如果真要造反,他们都比那些人强。
造反不仅需要人力物力,还需要一个脑子灵光的军师。
他们人虽然不多,但姑娘一人足以匹敌千军万马。
那些人光靠着收刮民脂民膏能有多少钱?
他们既能制盐,又能制冰,还能制糖,只要放出风声要造反,大把的人过来投靠,更不缺什么钱。
不过他们只想关上门过自己的日子罢了。
打来打去又怎么样呢?
挣得了功名又怎么样呢?
生活有他们如今这么快活吗?
每只工作四个时辰,吃穿住行都不愁,还有这么好的房子住,这不比那些人强?
虽然大家心里是这么想,但聊的时候总会将自己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一时间,“如果咱们要造反,咱们要做好哪些准备”这个话题风靡幸福村,哪怕是老人孩都能插上几句嘴,大家都乐在其郑
喜欢我只想种地,你们怎么帮我称帝了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我只想种地,你们怎么帮我称帝了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