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墨微微躬身,表示认同。女帝接着道:
“朕希望众位爱卿能教育好自己的儿子,有一也可以为百姓谋福祉。”
宴席上一片肃穆,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
秦墨的调侃虽然有些出格,但也让大家明白了儿子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拉拢关系结姻亲。
更在于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才能。
满月宴过后没几日亲妈找到秦墨。
【铜仁镇万山县出事了,你快进宫找女帝吧】
‘出了什么事啊’
【你爱吃的牛蛙,泛滥了】
秦墨听到牛蛙二字瞬间抬起头,眼睛就亮三分了。
‘有多泛滥?’
【满地都是】
‘亲妈,为什么最近都是食材泛滥啊,你确定不是给我的菜谱加菜?’
【你在想屁吃,灾害年年都有,就连这几次的灾害,之前也出现过】
【只不过之前都是花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只是最后的赈灾环节,根本无法控制】
‘也就是,不管是大闸蟹还是白玉螺或者这次的牛蛙,以前也出现过很多次灾害?’
【嗯,她们的处理结果就是把能抓到的都烧死,但是还是每年都会犯】
【毕竟这些人都不敢轻易尝试把这些东西当做食材,而且在之前也没有那么多调料,就算做来吃也只觉得难吃,认为无法食用】
‘原来如此,那今年还有什么灾害么?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最好都提前告诉我。’
【了你也会忘记,吾还是等快到日子再告诉你吧。】
【这次灾害在一周后,你到的时候刚泛滥没多久,能够控制住】
‘好的,我这就进宫’
秦墨与道聊完坐上马车急匆匆赶往皇宫。
秦墨脚步匆匆地踏入皇宫,神色凝重。
她来到女帝的殿前,急忙向女帝禀报:
“陛下,铜仁镇万山县即将喧蛙泛滥成灾,届时情况严重。”
“它们在田间肆虐,破坏了大量的农作物,当地农业发展遭受重创。”
女帝听后,眉头紧锁,她深知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决不能让此灾害影响到百姓的生计。
女帝眉头微皱,想起之前每次有灾情秦墨都能有办法解决,不由自主的下意识询问秦墨是否有应对之策。
秦墨坐稳身形之后,不慌不忙地向女帝禀报:
“陛下,这喧蛙还有一个别名叫做牛蛙,其实也是一种可以吃的食物材料而已。”
“以前咱们也碰到过类似这样的灾荒情况,当时就用了同样的法子解决的,所以这次完全可以照葫芦画瓢再来一次嘛。”
女帝听了秦墨所言,美眸之中闪过一抹思考之色,略微颔首,表示对这个建议的赞同。
紧接着,秦墨便从刚才在马车里整理好的一堆关于牛蛙吃法的资料中抽出一份,递到女帝面前,并接着开口道:
“这牛蛙啊,它的肉质鲜嫩多汁,味道十分特别。”
“如果能够精心烹调一番,必定会成为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呢!”
“而且啊,它的吃法可是多种多样的,陛下不妨看看我准备的这些食谱。”
女帝接过那份菜谱,开始仔细翻阅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女帝原本有些凝重的眼神渐渐变得坚毅起来。
她心中暗自思忖:或许这次的灾情真的能够像国师所,由危机转变为转机。毕竟国师从不打诳语。
于是,女帝当机立断,立刻传召负责赈灾事务的官员、掌管农业部门的官员以及徐佳莹入宫,共同商讨具体的分工安排事宜。
待众冉齐,商量好分工之后,女帝果断下达命令,要求她们依照前几次的成功经验来处理当前的局势。
同时,女帝还鼓励当地的老百姓积极行动起来,去搜集那些四处喧闹的牛蛙,然后再按重量卖给珍馐阁即可。
如此一来,既能缓解灾民们的生活压力,又能为国家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女帝的安排与秦墨的指挥之下,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着。
当地百姓纷纷响应号召,积极踊跃地投身到捕捉牛蛙这项伟大事业当中去。
一时之间,整个万山县变得热火朝、人声鼎罚
在此期间赶上六月十五,秦墨与顾淮煦的两个女儿过周岁,秦墨一路飞奔。
赶在宴席当回到国师府,把早就准备好的长命锁给两个家伙带上。
秦墨一早就给几个孩子都做了长命锁,包括沈幕之肚子里的那个,每个孩子一周岁都是长命锁。
虽然平日里没太多的时间陪伴着她们,但是在每个家伙的生辰日,无论自己在那都会尽力赶回去。
陪着一家子给两个家伙庆祝,宴席过后又得往回赶,继续忙碌灾区的工作。
短短数日之后,一辆辆装满牛蛙的骡车牛车便踏上了前往京城之路。
这些牛蛙抵达目的地之后,立刻就被送进了珍馐阁。
那里的大厨们在秦墨的教导下,各显神通、大展厨艺,通过煎炒烹炸等多种多样的烹饪手法来料理这些牛蛙。
没过多久,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绝世佳肴就闪亮登场了!
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一经推出,马上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与追捧。
不光本地人对它们爱不释手,就连很多从外地赶来的游客也都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有加。
随着时间推移,万山县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知名度越来越高,逐渐发展成一处闻名遐迩的美食圣地。
而这一切,如果没有秦墨当初提出那条真知灼见般的宝贵建议。
以及众人齐心协力共同付出辛勤汗水,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事情!
或许还是只能像往年一样,抓住不到三成的数量,放火烧死之后埋入地底当肥料吧。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秦墨这位朱雀国的国师愈发尊崇备至,并将其视作拯救苍生黎民于水火之中的神明。
秦墨看着热闹非凡的万山县,心中满是欣慰。
她知道,这次的灾难不仅没有打倒人们,反而让他们更加团结一心。
有的时候,灾难又何尝不是一次新生的机会呢。
随着万山县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其他地区闹喧蛙灾害的也纷纷效仿,将原本令人头疼的灾害变成了机遇。
秦墨决定将这些应对灾害的方法整理成册,传播到更多的地方。
让人们在面对灾难时,不再束手无策,而是能够主动寻找解决之道。
在秦墨的努力下,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而她的名字,以后也会被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郑
最近六部的人都在忙秦墨提出的各种事情,没人接待其他三国的来使。
四国时不时的会有帝王更替,每人生辰又各有不同,四国协商选定一日庆祝帝王万寿日。
四国定在九月九日这为万寿节设宴祈寿,每年都是各国轮换着设宴祝寿。
去年就是在北方的白虎国设宴祈寿的,而朱雀帝只是宴请本国群臣简单吃了顿饭。
时到今年轮到朱雀国设宴了,女帝早早就通知下去,今年一定要大办,彰显大国的实力。
礼部宋侍郎都快被新的科考制度和国师的书忙傻了,前脚刚休息下来就被陛下叫走了。
徐侍郎带着礼部的人和光禄寺与太常寺的大臣从五月份就开始准备万寿节。
眼下才刚七月中旬左右,三国祝寿使者就已经快入京了。
八月份一到就要开始整个朱雀国京城沿街挂绸布彩灯一直延伸到京城外八里,搭建龙棚、戏台20余座。
就是路边的树上都要挂上红绸,京城内所有主街道由上千名奴役反复洒扫刷洗,青砖必须光可照人。
凡是京城内的主街道必须做到明灯高悬,烛火彻夜不灭。
早在七月初宫中便已设好贺寿道法场,请高僧讲论,为的就是给女帝祈福禳灾,求以长生。
万寿节当,举行隆重的大朝会,赐臣民酒果数千席。并且在九州殿设宴,是朱雀国的传统。
皇宫东南方向有一处然的池沼,八方有石台中间设立凉亭,状似八方俯首,众星捧月而得名‘九州’。
而一切是否然而生,还是事在人为,这就没人知道了,至于为何在这地方设宴,其中意思谁又能知呢。
清晨的朝堂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朱雀帝端坐在龙椅上,神情严肃,她的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
大臣们纷纷低头,默不作声,似乎在思考着合适的人选。一时间,朝堂上陷入了一片宁静。
“诸位爱卿,如今各国使者即将到访,事关我国形象,须得慎重选择接待之人。”
朱雀帝缓缓道,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威严。
这时,一位年迈的大臣站了出来,躬身道:
“陛下,臣认为礼部侍郎宋大人饱读诗书,又熟悉各国礼仪,可担此重任。”
另一位大臣却摇摇头:
“陛下,宋大人固然合适,但兵部侍郎周大人武艺高强,可保使者安全,亦是不错的人选。”
群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朱雀帝微微皱起眉头,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
朱雀帝道,“这样吧,宋大人负责接待事宜,周大人则负责安全护卫。二人齐心协力,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群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朱雀帝看着眼前的大臣们,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之情。
她知道,只要国师在一日她们都会谨慎行事不敢造次,日后换了新鲜血液,国家必定能够繁荣昌盛。
最先赶到的是北方的白虎国的使者,主使是白虎国大王女赫连月,副使是白虎国下一届大祭司苏伏。
喜欢女尊:我想摆烂,天道不让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女尊:我想摆烂,天道不让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