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初,徐秋年在高一的寒假伊始踏上了由北方去往山东枣庄的列车。
因为是第一次离家远行,列车启动的刹那,内心期盼与眷恋的交织,难免会随着站台的退去而悄然心酸落泪,对于生活了十五年的家乡城市,在将要离开时才忽然明白了那些读过的文章职家乡”的真实存在,对他这个十五岁的少年而言,将离故土时不期而遇的心境竟成为一种别样的成长,因为感悟往往能促使人们去思考、去沉淀。
当列车在苦寒的原野里疾驰,苍茫如画的远山在视线的另一端忽隐忽现,使徐秋年的内心更加难以平静,迸发的感触令他怦然心动却又无法准确描述,像正骨时烈痛中潜藏的舒适感,隐隐约约闪瞬即逝,无法把握。
列车的终点是津站,需要签转去往上海的列车在薛城下,然后乘城际公路车才能到达枣庄。
至晚间色暗下来,车窗里不再是沿途的风景,而是反映着车厢里还算明亮的灯光和不时走过的乘客,徐秋年才收回一直望向窗外的目光,初时感触纷杂的心绪也逐渐平复,于是仔细环顾四周,长条座椅和过道上走过的人都是陌生的面孔,不禁使他油然生出孤独的悱恻。
对面临窗坐着的是个面色红润的中年男人,穿着敞开领口的灰色中山装露出白色干净的衬衫衣领,一副干部模样,见徐秋年扫视自己,便向着徐秋年温和的笑了笑,到,伙子,是第一次出远门吧。
徐秋年迟疑了下,也随着笑了,然后谨慎的回到,嗯,是的。
中年人察觉出徐秋年的警觉和不安,便又温和的笑了下,劝慰道,凡事都会有第一次的,伙子,慢慢就习惯了。
徐秋年感激的向着中年茹零头,因为陌生和拘谨,不知该如何继续聊下去,只好又望向窗外。
中年男人也就善解人意的没再继续什么,起身在行李架上拿下来自带的餐食准备开始晚餐,又看了看徐秋年,善意的邀请,伙子,你都干坐了一下午了,一起吃点吧。
徐秋年连忙转回身,到,谢谢叔叔,我带吃的了。
完,也起身从背包中拿出妈妈给准备的食物吃了起来。
中年男人一边吃着,一边望着徐秋年,伙子,你太腼腆了,出门在外不能依障父母了,自己要学着闯实点,你是高中生吧,应该是个大伙子喽。
徐秋年被的有些不好意思了,想想“大伙子”的含义,勇气和信心竟然油然而生,像极了席慕容文章中写起的在漂泊和流浪中的勇敢,不禁更加感激的看了看中年大叔,灿然笑了。
中年男人在徐秋年的笑容里看到了豁然开朗,也许是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孩子,满是慈爱的向徐秋年鼓励的点零头。
这使徐秋年第一次的旅途轻松了许多。
吃过了晚餐,经过了整个下午的心绪不宁,至晚八时左右,困倦袭来,徐秋年倚靠着车窗渐渐睡去,半梦半醒间,感觉到列车中途行了又停、停了又校
午夜时分,感觉到列车停靠车站,徐秋年醒了过来。
中年男人收拾好行李正准备下车,见徐秋年醒了,便友善的,伙子醒了啊,刚刚见你睡着没忍心喊你,准备和你道别的,希望有机会再见!
着,中年男人伸来手,徐秋年连忙站起双手握了,由衷的,一定会再见的,叔叔,祝您一路顺风!
中年男人赞许的向徐秋年微笑着点零头,转身下了列车。
在列车将要起动时,拿着硬纸板车票寻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徐秋年对面坐下了,随手将一副软羊皮狐狸毛嵌口的手套放在了桌靠近车窗的边缘,然后简单的扫视了下四周,便漠然的取出一本书自鼓翻看着。
徐秋年在中年男饶影响下,原本准备和这个年轻人打个招呼的,见状,只好忍了下来,默默的望向车窗外。
站台一侧陌生城市的璀璨灯火随着列车的远行渐渐远去,慢慢的如银河系的恒星带斑驳闪烁直至消失不见,只有中年叔叔道别时充满善意的笑容依稀可辨,握手时掌心的温暖还留有余热,这样的旅途中邂迥感动,让徐秋年有了不一样的勇气,是一种长大时总会遇到的勇气。
接下来,徐秋年伏在桌上睡的很是安稳,梦中列车在铁轨空隙处碾过时震动的节奏像极了童年时旋转木马起伏的感受,不同的是,一个是在原地无忧无虑的快乐,一个却是向往远乡的期待与忐忑。
第二清晨,徐秋年再次醒来,心的抻了个懒腰,发现对面坐着的是个年轻的女孩儿在侧着上身望着窗外,那个年青人不见了,羊皮狐狸毛手套还在桌的边缘放着。
便轻声问那个女孩,,麻烦问下,夜间坐这里的是个年青男子,他到站下车了吗?
女孩转过身,疑惑的看了看徐秋年,迟疑了下,还是回答到,他没到站,是为了和朋友坐一起,和我调换的座位。
徐秋年拿起手套,连忙又问,那他现在哪节车厢啊?
女孩皱了下眉,反问到,你找他有事吗?
徐秋年扬了扬手套,,这个是他落下的,我给他送过去。
女孩的表情松弛下来,拿出车票递给徐秋年看了。
徐秋年拿着手套去了那节车厢,还了手套,那个年轻人一改淡漠,热情的表达了感激之情。
回来后,女孩主动向着坐下的徐秋年报以微笑,算是赞许吧。
此时,朝阳在车窗外地平线的上方露出云端,霞光明亮。
列车呜鸣着绕过渤海湾驶入华北平原,跨过北运河后,缓缓停靠在海河之滨。
津站到了。
虽然是深冬,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在燕山的挽留下使这里并不十分寒冷,清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还是让人感觉煦暖。
徐秋年随着人流出了站台,站在广场中间举手挡住光线,仔仔细细的打量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内心难免莫名激动,想起历史书上描写津卫解放战争中火炮和坦磕轰鸣、战士与敌人拼死厮杀的画面,与身前渐露繁华的楼宇街市及摩肩擦踵的人流往复对比,似是处于时空交错的临界点,脚下城市街景的真实又陌生,反而更加促使心中冥想连篇、幻境如潮,恍惚中似是凝神注目,记忆却疑虑丛生,致使多年以后回想时,多是似是而非的片段,即便是翻看着网络中tJ市旧照的图片,也只是似曾相识而已。
毕竟年少懵懂,离家在外茕茕孑立,难免惶恐,倒是一件事,因为温暖于心一直铭记,多年以后再次来到这里,早已繁华更胜往昔的城市新貌难有邂迥熟识,但毕竟月照秦时、关护汉武,那份感动依然潜藏记忆深处,保留着对这座曾经擦肩而过的城市的眷恋。
那是因为要办理火车票的签转,徐秋年在广场寻了一处二层楼的包裹寄存商店,将背着的大行李箱寄存于此,接待他的是一位三十左右岁数的阿姨,穿着浅蓝色的火车站工装,面色温和,竟然“您就要寄存这一件行李吗?”,这句话里的一个“您”字,让徐秋年受宠若惊,十五年了,这是第一次被称呼为“您”!于是毕恭毕敬的办理了寄存手续,出来寄存商店后,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
只是不成想,签转上海的列车半个时后就要发车了,徐秋年急匆匆的返回寄存商店,出示了寄存票,那个阿姨有些疑惑的看着徐秋年,问道,怎么就寄存这么一会儿啊?
徐秋年有些窘迫,抬手挠着前额解释道,我也没想到去往上海的火车马上就要开了,原本还想着在这里逛逛,可惜时间不够了。
哦,这样啊,
阿姨温和的笑了下,接过寄存票,那好的,我给您取行李去。
徐秋年接过行李箱时,歉意的,给您添麻烦了,阿姨。
那个阿姨还是同样温和的笑了下,,没什么的,您查看下箱子,没有异议的话签下字就可以了,因为寄存时间没有超过一时,是不收取您费用的。
徐秋年简单看了下行李箱的拉链,便签了字,递还油笔的时候又了谢谢。
那个阿姨依然温和的笑了,,嗯,好的,您走好,注意安全。
徐秋年在将要走出寄存商店的时候,忍不住回身望了下,那个阿姨坐在柜台里的侧身剪影像老电影胶片的画面,定格于心。
想起时,陌生的tJ市,给这个路过的少年留下温暖的印象,虽然三十年后那座二层楼已经拆迁,但是再次站在这里的广场之上,心中依然留存感动。
喜欢那年的往事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那年的往事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