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英有了自己的事业,不用把心思放在男人身上,也就不生那么多闲气了。
赵英从来不管陈奕凡的作息时间。不管他早上几点出门,也不管他晚上几点回来。陈奕凡爱干嘛就干嘛,赵英不操那份闲心。
赵英捐助了城南的一所慈善堂。赵英以前从来没有来过京城的城南。那里是穷人和地痞无赖混混聚集的地方。
赵英怕染上麻烦,从来没有去过城南。是金鑫姐姐约的赵英去的城南。
金鑫姐姐约赵英,去城南的一家河南人开的河南菜馆吃饭。赵英对河南菜馆不怎么感兴趣。她知道金鑫姐姐一定会抱着金宝蛋金栎阳去的。赵英是想看看孩子。
结果,马车到了城南,还没到约定的饭馆呢,赵英就看见很多蓬头垢面的乞丐。
车夫,这些乞丐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没有生存能力,不能不沿街乞讨,甚至偷盗。
赵英不知道城南归哪个部门管辖,不知道归哪个官员管。但是看见十几个脏兮兮的乞丐,她动了恻隐之心。
赵英穿越到这个异世界的时候,如果不是陈大婶子一家好心收留她,她可能也没什么好结果。
城南的房价是四城之中最低的。赵英在城南买了一个大院子,雇了两个教书先生,两个做饭洗衣服的妈妈,两个兼任体育老师的护卫,在城南开了一所慈善堂。
只要是在街头流滥乞丐、孤儿,都可以住到慈善堂里面来。慈善堂不仅包吃住,给孩子们做新衣服,还提供免费的教育。
赵英的慈善堂,从开始的十几个孩子猛增加到了上百人。赵英不得不扩建慈善堂的规模。继续在城南的慈善堂附近购买院落,招收先生,雇佣洗衣做饭的婆子、妈妈,雇佣护卫。
赵英做到帘初的想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下。城没了这些流滥乞丐,没了偷摸,街道干净了,风气也变好了。
流滥孩子们能上学了,以后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了,有房子住,有衣服穿,有饭吃了,谁还会愿意去沿街乞讨,受别饶白眼呢?
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如果不想继续读书,还可以学些手艺。赵英在郊区开办了一个火柴厂,正需要大量的人工呢。
赵英想当个实业家,她现在还在建房,要建个粉条厂。解决农民们土豆地瓜卖不上价,不耐储存的问题。
红薯土豆制成淀粉以后,耐运输,耐储存。村民可以用土豆红薯卖钱,也可以换粉条吃。
赵英没想到,的火柴厂利润竟然是翻了几倍的。火柴厂投资低,回报高,竟然被官方看中了。
官府接管了赵英的火柴厂,只是象征性的赏给了赵英一些金银。从此以后,市面上所有的火柴和食盐一样,都由政府管控,统购统销。
政府管控的,还有各种矿藏,金银铜铁矿,煤矿,这些都是政府管控的。
喜欢囤积症患者穿到饥荒年代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囤积症患者穿到饥荒年代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