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严正的选择
严正成了严家最有出息的人。
母凭子贵,李芝兰也终于进了严家的大门,成了严世成的妾。
只是自从严正进了京城之后,李芝兰便被留在了临阳县,而且从严家族谱上,严正成了严家嫡子,似乎跟她没有多少关系了。
即便是如此,李芝兰也是开心的,儿子有出息,是她一辈子值得高心事情。
只是她并不知道,严正过的并不快乐。
他的快乐,从进入严家私塾那起就没有了。
身不正,名不顺被严家的孩子们嘲笑,尽管他也算是严家的公子,只是外室之子的身份就压的他喘不过气来。
知道遇到了柳一一,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不但照耀他的心灵,还照亮了他的前程。
柳一一不但给他机会转银子,还帮他温习功课,对他一视同仁。
秦君笙,沈淼,柳一一和他在一起的时光,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虽然上一次因为考试失利,他没有能跟秦君笙和沈淼一起进京城,但是他们还会经常通信。
直到他也考中了举人,进京上学,他期待跟他们一起相遇。
但是,进京之前,严世成找到了他。
“正儿,你进京之后有些事需要你做,你知道的,我们严家不复从前盛名,你进京后一定要替严家争口气。”
严正意气风发,以为他只要跟秦君笙一样考中状元,就能替严家挽回一些颜面。
可实际上,他想的太简单了。
明明好的,进京的时候带着妻子张玉香和闺女一起去,因为无论是张家大舅哥,还是秦君笙,都希望她能来京城。
但是,严家却不同意,反而让严正先进京。
严正毕竟年少,很听话的先进京了。
结果到了京城,严世成就告诉他,如今他的地位,张玉香已经配不上了,给他新找了一门亲事,四品户部尚书的女儿周倩。
尽管他们把周倩的美若仙,可是严正却懂得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理。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他了算的。
白严正在学馆里读书,晚上严家的下人把严正看的死死的,那都去不了。
严正被严家人囚禁了,一直到他成亲那一。
实话,严正看到张玉香一个人抱着孩子进来,是满脸的震惊的。
俗话一日夫妻百日恩,他实在不敢想象,临阳县离京城这么远,她一个弱女子带着一个孩子是怎么跑过来的。
可是他却什么都不能,因为张玉香和孩子毕竟还有张家,秦君笙的看护,而他的母亲李芝兰依然还留在临阳县的严家。
张玉香带着孩子,秦君笙和沈淼等人在严正的喜事上大闹了一场,把尚书大饶女儿周倩给气走了。
严家虽然闹了笑话,可严正却重重的松了口气。
周倩走了也好,走了就不要再回来了。
可就在严正坐在新房里,不知道严家到底要干什么的时候,一个身穿他们家下人衣服的丫鬟跑过来,悄悄的塞给他一封信。
熟悉的笔迹让他心里猛然一跳,忙打开,果然是柳一一的笔迹。
“严怀,你好,一别三年,不知道你过的好不好?”
果然是柳一一的语气,也是她写的字迹,她的字虽然隽秀公正,却有些缺胳膊少腿,这是别人模仿不聊。
严正记得秦君笙曾进过此事,但是柳一一却振振有词:文字就是让流通,交流的,当然是越简单越好,再这些字虽然笔顺少,你们也能看懂不是。
回想起从前,严正的嘴角忍不住轻轻的弯起。
是了,柳一一的信他能看得懂。
看完柳一一的信,严正才真正明白严家的事情,虽然曾经的严家有利于社稷,可是现在的严家太过贪婪,甚至妄想威胁朝廷,威胁皇上。
严家做过很多坏人,而严正却不能一错再错。
“皇上要找周兴贪腐的证据,而据我们所查,周兴只不过是被人利用的工具,背后一定还有其他人,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严正,无论你做出怎样的选择,我都理解你,但是,我也希望你能站在正义的一边。”
于是,严正做了柳一一的内应,娶周倩,成为周心女婿,找到周兴贪腐的证据和他背后的人。
可是在严家,严正周围都是他们的人,无异于孤身奋战。
于是严正就想让张玉香回到严家,帮他。
可张江蓠怎么能让妹妹再受欺负,什么也不肯。
柳一一再一次出面,终于,张玉香带着孩子回到严家,成了严正的妾室。
******
秦君笙和柳一一带着严正找到的线索,一行人往明煌走去。
刚出了京城,柳一一就拿出话本来看。
秦君笙无语的摇摇头:“你怎么还喜欢看这个,奇怪了,后宫里怎么会有这种话本。”
秦君笙不柳一一还想不起来,忽然,她从垫子上坐了起来,朝秦君笙勾勾手指。
“三郎,你猜这些话本都是谁写的,若是猜出来了,我输给你十两银子,若是猜不出来,你输给我十两银子。”
秦君笙看着柳一一话本作者的名字,是跟从前那本《清风朗月两厢情》和《武林王》一样的名字。
再想着柳一一在后宫,还能看到这样的书,结合她曾经过作者是个男的。
秦君笙仔细想了想道:“难不成是皇上?”
只见柳一一重重的点头,就是赵璃,话赵璃在穿越前兼职写文,而且女频男频都涉及过。
《清风朗月两厢情》其实就是白话版的聊斋,恐怖大于言情。
《武林王》就是彻彻底底的武侠了。
柳一一当初看的时候就觉得写这本书的人,一定有问题。
等到了后宫,见到赵璃,才发现原来这些话本竟然都是他写的。
当皇上是主业,当写手是副业,到了古代还写兼职,这大概是柳一一见过的最敬业的写手了。
*****
京城里,沈淼和陆世才都留了下来,但是知道严正身份的也只有皇上赵璃。
又是一年秋试季,眼瞅着前一界的进士们都入了仕,受到皇上的重用,他们这些学子也跃跃欲试。
朝局走向渐渐明朗,寒门学子似乎更受皇上的青睐。
京城里瞬间少了很多攀附腐败之风气,大家都各凭本事考试,谁能成为进士,只看成绩,不论家世。
贡院的前面,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严正也很早就拿上笔墨纸砚,等候入场。
喜欢农门好日子:小福妞,发发发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农门好日子:小福妞,发发发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