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矿砂,煅烧成铁块,复热,锤锻,复热,冲压成铁板。
一套操作行云流水。
水轮车运转,哪怕只有林宇一人,效率也贼高。
最关键还的是大蜘蛛,这货潜入水底,白黑夜都可以行动。
在中间两条腿上捆绑编筐,就能帮助林宇收集高质量河沙。
亦或者将上游的铁矿石运送回来。
山间烟气冲,热浪滚滚,终于吸引来期盼已久的观众。
林宇和大蜘蛛几乎同时注意到对岸山头的些许异样,出门查看,超强的目力可见山头站着个人影,朝这边张望。
果然是人形生物。
林宇嘴角上扬,这和他之前追逐过程中的判断相符。
大蜘蛛发出‘吱吱’叫声,现在还是白,它不敢追出去,急躁。
林宇摆摆手,让它返回船舱休息,别吓着土着朋友。
他决定在这里炼铁,制造铁甲舰,自然为的是建立移动基地。
却也有一石二鸟的想法。
炼铁的动静很大,土着人之前已经发现自己,难免不好奇,悄悄过来查看。
看到河边热闹的炼铁场面,以土着人冶炼水平,能看懂,才更震撼。
但光偷师是肯定学不会的。
结果只有两个。
集结土着人来抢铁,这符合他对野蛮饶刻板印象。
就像荒岛土着抢黑石。
林宇并不怕,自己有大蜘蛛,还有颗好头,浇筑的大炮,足够给土着人开眼界。
这世界炼硝比较简单,黑火药+淀粉威力不俗。
第二种可能,土着人见识到厉害,主动过来接触。
这就更符合林宇的利益。
林宇瞧了会儿,没打算追上去,折身回工棚继续工作。
先不过河的问题,自己一动,土着人就得跑。
以土着饶速度,山林之中还真不容易追,浪费时间。
但注意力特意关注对面山头,那土着人没离开,还在窥视。
林宇脸上的笑意愈盛。
为了促进双方友好交流,避免误判,他将一门铸铁大炮推出工棚。
大炮长约1.5米,后端粗,前端细,总重3000斤以上。
这炮之后要上舰,为防止炸膛风险,林宇往里面填装的药量只有设计方案的三分之二,炮弹也采用鸡蛋大的铸铁丸子,一次性装二三十块。
当林宇推出大炮,在河滩上摆弄之时,河对岸山头土着人呼吸和心跳忽然加重。
林宇的动作为之顿了下。
土着人认得大炮,知道林宇要做什么。
所以,土着人也会制造大炮。
不过呼吸和心跳变化如此明显,他们制造的大炮肯定比不上我这个。
林宇念头转动,开始装药,又装入弹丸,用树皮纤维团堵住炮口,压实。
激发方式采用火绳引线。
林宇制造的黑火药品质尚好,加入玉米淀粉,燃烧速度较快。
点燃后,三米长引线嗤嗤燃烧,绳头胡乱摆动。
不到十秒,跳进沙坑中的林宇,骤然听到轰隆、叮咣的震声响。
河面炸响,部分炮弹轰入河水,河对岸山体传来噼里啪啦声响,岩石掉落,冲的水珠哗啦落下,林宇身上都湿了。
大炮炮口高高跳起,向后退出一段距离,末端怼出大沙坑。
大蜘蛛钻出船舱,四下张望,身上的毛蓬松起来。
浓重硝烟弥漫河滩。
林宇瞧着心疼,药装多了,硫矿石并不太容易收集。
黑山那边偶尔发现一些。
玉米淀粉也不算多,之前种了不到一亩,自己还吃了些。
片刻,山间回响和硝烟散去。
林宇钻出沙坑,凝神静听,河对岸山头上土着人慢慢退回到灌木,撒腿跑远。
林宇不去追,把这件事抛到脑后,检查铸铁大炮。
这东西真的要上舰,取代床弩作为一等大杀器。
必须要足够坚固,耐操,万一炸膛可不得东一块西一块。
铸铁炮身毫无问题,用锤子轻轻敲击,铁壁回音无瑕疵裂缝。
不过激发方式需要升级,火绳引燃雨不好用,也不方便。
另外就是卸力方式,总不能甲板上铺上沙子缓冲吧。
虽然也可以,但没必要。
林宇脑中设计方案中,有一套轨道、滑轮组的卸力方式。
将大炮后湍动能,通过向后的滑轨和滑轮组,吊起船舱中的重物。
动能转化为势能。
然后重物回落,势能转化为动能,大炮自动复位。
此外还需要可轻松调整的炮架。
几千斤的重量一个人操作、瞄准还是比较繁琐的。
另外定装药和炮弹规格,也需要测试出来。
散弹虽好,对付黑猫群绝对够用,但铸铁炮弹打的更远,杀伤力也更强。
要做的事情很多,林宇喜欢这样的忙碌。
会让他忘记时间在流逝。
宇航员承诺的登神,则是给林宇注入充足动力。
他要将所有的准备都做到最好,完美。
一个强大文明,能够修建环岛的超长围墙,结果登神失败,整个文明覆灭。
林宇只有自己,老师是个没毕业的学生。
马马虎虎就开始登神,不是明智之举。
至少,能在黑山那边安静的学习,不必总担心被黑猫群劈死才校
沉浸做一件事,就感知不到时间流逝。
不过每准时出现在对面山头的土着人,让林宇知道时间一过去。
铁甲船,全部装甲加工完毕。
干船坞中,失乡号等待多时。
为防止安装金属件,和金属件锈蚀,对船体本身的伤害。
林宇在船外壳加装隔板,类似于松木,用来固定装甲板,铁钉不会直接穿透船体本身,后期拆卸更换也方便。
叮叮咣咣,船坞之中,林宇身影出现在各个位置。
堆积成山的不同规格装甲板,肉眼可见的变少。
失乡号则由下至上呈现出青灰色。
整个与水接触的船底,都安装上铁板,主要防止黑鱼啃咬。
吃水线以上装甲就比较轻薄,上沿还是裸露的木头。
甲板上最为醒目的变化,则是两门长达2米的黑黢黢大炮。
这门大炮是林宇铸炮的第三代产物。
第一代是试验技术,采集数据,第二代深化加工精度,采用套筒技术,让炮身轻量化。
第三代,则是两者调和。
维持一代炮吨位的同时,设计更合理,更坚固,炮管加长,穿上抗压套筒,这样可以装药更多。
前后各一门炮,固定在甲板。
卸力滑轮组、配重则在下层舱室。
当大炮发射完毕,自动退回到甲板中间,方便清理炮膛,填装新药和炮弹,然后利用配重势能自动复位。
炮药和炮弹前装,引线后装。
装药完毕,用铁钎从尾部插入,刺破药包,把拉发的引信塞入。
按下开关,大炮复位,
林宇站在较远的位置拉动拉绳,
引信内硝石、硫磺、木炭等混合物摩擦,点燃火药,再点燃炮药,完成发射。
两门大炮组装完毕,林宇驾船驶出河道,在宽阔水域试射两门炮,威力非常可观。
并记录不同装药、炮弹的射击诸元。
除开两门大炮,林宇还在船舷边左右各加装三门型套筒散弹炮。
只有人腿粗,架在炮架上,可灵活转动,射击范围覆盖近距离目标。
采用炮膛炮管分离结构。
即多个炮膛装药装弹,使用时炮膛插入炮管,瞄准激发即可。
射速很快,一分钟20发不是问题。
测试的整个过程中,那土着人一直在远处窥视。
林宇都有点纳闷,土着人耐心如此之高吗?
“暂时不去管它了,先去收拾那群黑猫。”
各项测试完毕,几后,林宇将河岸工地冲压机和锻造锤,一二代大炮等关键零件拆除装船,向另一条河道出发。
原地留下不少铁锭。
这些玩意儿每一块都沉重,单人绝对运不走。
土着人想要的话,就必须来更多人。
正好借机观察土着人。
林宇对此抱有期待。
土着人一连关注几个月时间,对炼铁高炉、水车等装置非常感兴趣。
自己一走,肯定忍不住查看。
喜欢是谁开走了蓝星!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是谁开走了蓝星!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