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玥萱轻轻摩挲着指间的圆润,语气中带着一丝耐心解释道:“粮食种子的差异,决定了产量的悬殊,你能理解这个逻辑吗?”
程靖恩严肃地点零头,表示领会。
“简而言之,我们家中所用的粮食种子,是自己耗时费力杂交培育的,别的地方根本找不到,这便是我们的首要优势;你刚刚提到,江南等地气候宜人,一年能种植两季稻米,而我们房陵的严寒确实难以比拟,但房陵也有它独一无二的优点。”
“这里的土地,肥沃得令人惊叹。”
土地的丰饶程度,无疑是影响粮食产出的关键因素之一。房陵虽受制于多变的气,但土壤的肥沃程度却令众多地区望尘莫及。
而且,房陵地广人稀。
顾玥萱放开了话题,直言不讳:“在江南等地,精于耕作的农民遍地,优质的耕地几乎早已被各路豪强掌握,想要租赁或购置谈何容易,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几乎是一种奢望。但房陵的情况截然不同。”
“这里人口稀少,荒地却随处可见。”
长久以来,受限于对地域的刻板印象,居住在房陵等地的百姓并未意识到脚下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房陵素以严寒贫瘠闻名,世人似乎都已默认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难以孕育出希望。
然而,事实正好相反。
在顾玥萱心中,这片被冰雪覆盖的广袤大地,是一块尚未被世人发现的宝藏,等待着她去挖掘。
屠苏博见她不自觉地揉搓手指,立刻会意,从柜台取出纸笔摆放整齐。
顾玥萱没有丝毫犹豫,铺开纸张,趴在桌上开始为众人详细演算:“房陵虽然物资匮乏,但四周的荒地却无人问津,按照官府的规定,开垦一亩荒地,只需缴纳一两银子的耕税。”
“算上聘请人工开垦的费用,五百亩荒地耕种的投入顶多不过七百两白银。然而,仅需两年时间,这片土地便能产出丰盛的米粮,其数量绝对不低于这个数目。”
程靖恩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纸上写下的惊人数字,他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颤抖,无声地透露出内心的震惊。即便是屠苏旻飞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也掠过一丝惊异之色。
屠苏旻飞犹豫地问道:“大嫂,您真的相信一亩地能够产出六百斤粮食?”
顾玥萱轻揉着手腕,漫不经心地回答:“为何不可能?”
“若是不信,今年稻谷收获之时,您亲自回家验收,我特意划分的那三亩试验田,若其产量低于这个数字,那么……”
顾玥萱稍作思索,觉得无需自设陷阱,便果断地将屠苏博推了出来:“那就将那亩试验田产出的粮食全数让屠苏博享用,少了一碗都不算数。”
屠苏博早已被顾玥萱描绘的丰收景象所吸引,此时面对程靖恩和屠苏旻飞显露的震惊之情,他显得较为平静。然而,听到顾玥萱轻巧地拿自己打趣,他不禁低声嗤笑。
“萱萱……”
“哎呀,我只是开个玩笑嘛。”
顾玥萱俏皮地冲他眨了眨眼,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有信心,绝不会让你真的吃下那么多粮食。”
屠苏博无奈地笑了笑,不再多言。
程靖恩激动得连茶杯中的茶水洒了出来也浑然不觉,他匆忙地将手指在胸前抹了抹,深吸一口气,兴奋地:“按照嫂子所的,房陵有如此之多的荒地,只要开垦得当,难道我们不可以随心所欲地收获无尽的米粮吗?”
顾玥萱微笑着摇了摇头,轻声解释:“这话得太过夸张了。开荒种田并非一蹴而就之事,米的产量也受诸多因素影响。”
在房陵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待开垦的荒地确实是星罗棋布,然而,当地居民的数量却显得捉襟见肘。即便不惜重金招募人力,所聘请的劳动力也是杯水车薪。
缺乏充足的劳动力,再多的良田也如同一块悬在头顶的诱人糕点,想要品尝却是遥不可及。
然而,并非无计可施。
顾玥萱略作停顿,凝神道:“我深思熟虑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以现有的耕地为基石,创办一座新型的农庄。”
屠苏博微微眯起双眼,若有所思:“农庄?你是打算委派总管负责采购和雇佣下人,然后将耕作任务交由他们去完成?”
“并非如此。”顾玥萱重新拿起毛笔,在纸上勾画着她的设想:“我所的农庄,与你所想的或许大相径庭。”
“我们将自行饲养开荒所需的耕牛,按照既定方向不断拓展荒地,这样一来,耕地的面积就可以持续增长;在农庄中,除了雇佣的劳动力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分红制度,吸引周边村民主动参与。”
屠苏旻飞疑惑地问:“分红制度?这又是何种含义?”
顾玥萱微微一笑,解释道:“也就是,将所有挥锄劳作的村民集结起来,让他们共同耕作我们的土地。”
意识到自己所言似乎有些震撼,顾玥萱稍作斟酌,继续道:“以院前村为例,村民们一年的辛勤耕作,亩产往往不会超过二百斤。”
“但若是在我们的土地上耕作,使用我们提供的优质稻种,我们承诺将收成的部分作为红利,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参与耕作的村民。”
“相同的劳作时长,他们从我们这里分得的收益,无疑将远超他们自行耕作的所得。”
扣除分给村民的部分,剩余的收益则尽归屠苏家所樱
如此一来,不仅节省了雇佣人手的开销,而且保证了农田的耕作不误时节,一年下来的收益,必将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数字。
程靖恩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顾玥萱笔下流畅而优雅的字迹,心跳加速,几乎要从胸腔中跳出,喉咙干涩,声音沙哑地问:“亲爱的嫂子,您觉得这样的分红制度能否吸引众多的人前来加入呢?”
顾玥萱微微一笑,肯定地回答:“那自然是。”
“设想一下,他们辛辛苦苦耕作一年,又能收获几何?而我愿意将每亩地的产出增加一倍的大米分配给他们。如果粮庄生意蒸蒸日上,剩余的粮食还能以银两收购,既能获得银两,又能获得大米,这等好事,谁不愿意加入呢?”
只需打造一个令人垂涎的典范,随后必定会有无数人趋之若鹜,纷至沓来,何愁无人问津。
此外,明确了各家的田地责任,并提前商定地块产出收益的分配比例。
喜欢换亲被流放,农科夫人种地发家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换亲被流放,农科夫人种地发家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