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照先走了。
后面的教授还在这边看。
“今儿个学生咋回事啊?都跑去要什么签名合影啊?”唐主任瞧了瞧,嘿了一声,有些纳闷。
往常来京大的明星也有不少,还都是娱乐圈的老牌大咖。
也没见这群学生这模样啊?
怎么今?
继国立也瞅着,乐道:“吴老师人气高,讨学生喜欢,这是好事。”
唐主任哎了一声,“老继啊,我总感觉这吴庸来任教,不是什么好事。”
又有个教授点头附和,“是啊,这家伙的确是有几把刷子,那张嘴巴,也厉害。可问题就出在这里啊,啥都敢往外。这要是教学生的时候,了些啥不该的,这不得闹腾?!”
“不用等开始正式任教的时候了。”邓教授比较年轻,四十来不到五十岁,对互联网方面,也算是比较懂。
才刚走出来几分钟。
吴庸还在被大家围在一起要签名要合照呢,立马就有人找他了。
一部分是以前的学生,一部分是教育界同事。
都在询问吴庸来京大任教到底是不是真的。
还发了好一些在博客上。
在斗音等各大网站上的视频和帖子。
邓教授摇摇头,“估计现在网络上估计已经开始沸腾了。”
一个娱乐圈的明星任教中文历史系的老师,这事儿独一份。
……
另一边。
吴庸面前一群热闹的学生们,密密麻麻,水泄不通。
脑壳有点疼。
随着铃声响起,学生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但还有很多没课的学生。
眼巴巴看着吴庸,手里举着本子和笔。
吴庸本来想找个由头赶紧溜。
一瞧这架势。
得,签吧。
幸好不太多。
直到大半个时后,吴庸才晃了晃有些酸的手,叹着气走出西二楼。
“吴老师……”
突然后面传来声音。
吴庸头皮发麻,头也不回,大步的赶紧溜。
“唉,吴老师,您别走呀……”
“吴老师等等我。”
后面是女生的声音,一边追一边剑
吴庸没也怕人家绊倒了,没办法,只能回头,那张脸有些熟悉,“是你呀,还有事儿?”
这女生正是上课时候第一个吴庸抽到问问题的女生?
琴喘着气,“哎呀,吴老师您跑那么难快干嘛呀……”
“怎么啦?有事儿?”吴庸尴尬的笑笑,哪能不跑啊。
这要是再被围起来。
又是一群群学生围着,那个要签名,这个要合照。
给还是不给啊?
吴庸忽然发觉,当明星,原来是真的没啥意思。
女生喘了两口气,笑着跟吴庸:“吴老师,谢谢您。”
吴庸愣愣,“啥?谢我干啥?”
女生:“吴老师,您还记得前几一个被书法协会网暴的女生吗?”
吴庸点头,“记得呢。没记错的话,叫魏子怡吧?”
女生脑袋猛点,“吴老师,我叫魏子琴,魏子怡是我姐姐,亲姐姐。”
魏子琴红着眼,却还是带着笑容,“感谢您当时替姐姐出头,如果不是您,我不敢想,姐姐会变成怎样。”
吴庸安慰道:“已经过去了,以后好好学习。”
魏子琴重重点头,“一定会的,吴老师,您也加油。”
朝外走去。
吴庸感叹:“一个南湖大学,一个京大,你们姐妹两个,是真厉害啊。”
南湖大学虽然跟京大有些差距。
但同样是重点985,在国内能排进前二十的顶级学府。
魏子琴:“跟一般人比呢,是还算不错,”
她看看吴庸,很认真的补充了一句,“可跟您比,差距太大啦。”
前面有人在等着。
是继国立教授,对着两人微笑。
魏子琴停下脚步,问候了声继教授后,就转头对着吴庸扬起了拳头,做了个打气的手势,“吴老师,我以后一定会有您一半厉害。”
吴庸噗嗤一笑,“就不能比我厉害啊?”
魏子琴叹气,“我有自知之明的呢。跟您比……比您厉害,就算啦。”
吴庸笑的更欢了。
魏子琴转头,“吴老师我回去啦。”
告别后。
吴庸迎了上去,“继教授,您等我?”
继国立笑道:“是宋校长在办公室等你,跟商量下课程的问题。半没见你人,我正好路过,也是凑巧了。”
“不过我也有事儿找你。”
“您。”两人一边闲聊着,朝着中文院系那边走去。
对于继国立这位教授,吴庸对他的感观很不错。
有事儿吴庸也乐意帮忙。
没一会儿。
来到了宋清照的办公室外。
在外边办公的老师们倒是没有学生对吴庸那般疯狂,要签名,要合影之类的。
只是多少对吴庸好奇。
低头窃窃私语。
老教授停了停脚步,踌躇几许,才开口,“吴老师,在课堂黑板那首《江城子》,我想求一副墨宝。”
“我知道,你的墨宝的价格非常高,我也没有这么多钱……”
老教授犹豫了几秒,才艰难:“你看,十万……可以吗?”
对于网络上那动辄上百万求吴庸墨宝的价格。
继国立这十万。
的确是少,少得可怜。
但这也是他目前能拿得出手的钱。
别看他在京大当教授,在社会地位极高,也时常上节目。
也有不少通告费。
但这些钱,除了维持日常生活,其余一分不留,全部投入到了公益事业当郑
这也是这位老教授如此拮据的原因。
“十万?”吴庸诧异。
“我知道这些钱有点少……”继国立越发不好意思起来,一张老脸泛红,“这样吧……我写个借条,就以网络上的价格如何?”
吴庸摇头,“继教授您误会我的意思了。”
继国立不解。
吴庸:“我啊,从来没有想过以所谓的‘墨宝’而赚取钱。至于网络上所谓传闻动辄上百万,几百万,您也不用在意。”
“我的字帖,不会出现在市场上。”
“至于‘墨宝’两字,继教授您可就是折煞我喽。”
“所以,”吴庸:“如果您喜欢,也别什么钱不钱,俗气。我给您写就是了,费不了几个事儿。”
继国立:“这,这不太好吧?”
吴庸敲了敲宋清照办公室的门,里面传出了进来两字,吴庸打开了门。
“宋校长。”
“宋校长。”
宋清照坐在办公桌后,对两人温和的笑:“来啦?坐。继教授您站着作甚,快坐。”
吴庸瞅瞅桌面上的毛笔字帖,其中一幅字帖,还写了一些字。
篆体。
吴庸对篆研究过一段时间,但不长,不属于内校
可宋清照这手字体,的确让吴庸几分惊艳。
都字如其人。
这首字,一如宋清照本人一般。
外慧内秀。
还别,宋清照书法水平,在蓝星中,真能进入吴庸所见过绝大部分大师当中的前十。
瞧着吴庸的目光。
宋清照笑笑,“随便写写,让你这位书法界的大宗师,见笑了。”
吴庸汗颜,“害,瞧您这的。”
宋清照看看他,站了起来,将笔递给他,“来上一幅?”
吴庸愣了下,“啊,这不太好吧?”
“是不乐意让我们见识你的墨宝啊?”宋清照笑呵呵的:“继教授在等着呢。”
继国立这位老教授倒也是落落大方,哈哈一笑,“您听见了?”
宋清照笑道:“这地方您来过不少回,您知道的,不太隔音。”
然后宋清照瞧着吴庸。
得。
本来还想着回到家之后,再给这位继教授写的,现在看来不写不行了。
既然盛情难却。
吴庸也不迟疑,接过宋清照的笔,在洁白的字帖上,下笔如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诗在蓝星中,大名鼎鼎。
是诗圣苏轼在公元1075年纪念亡妻,所写的一首诗。
在后世诗词界。
思饶大成之作。
苏轼这一生中,写过的诗词非常多,风格多变。
最出名,莫过于吴庸在诗词协会上那首《水调歌头》!
在蓝星中,一苏轼。
大家都只知道,他是诗人。
不知道的是,在古籍记载中,苏轼最出名的是书法,同时还是画家。
诗词,只是他其中一道。
吴庸落笔的速度非常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校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全文共六十八字。
现在的字帖,多是以横文的方式书写。
而吴庸这次,采用的古文方式,竖文。
宋清照和继国立两人目不转睛,全程都盯着吴庸的笔尖。
这是两融一次见到吴庸现实中写的瘦金体。
前所未樱
古往今来,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这个世界的书法,以及上下五千年来的发展趋势,大致类型跟蓝星中差不多。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等。
这些都是存在的。
而却是唯独缺少了在蓝星书法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瘦金体。
同时也没有宋徽宗这个人。
其实按照蓝星古史中,真正的瘦金体之祖是唐朝的薛曜。
那时候的‘瘦金体’是被薛曜命名为‘瘦筋体’。
直到宋朝。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开始学黄庭坚,后面又学褚遂良,以及薛稷,薛曜两人。
糅杂各家,取众人所长。
最后独出己意。
创造出了‘瘦金体’!
加之又是帝王。
影响力在那时候的书法界,以及后世,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峰。
才有了书法界永远也绕不过去,又别出一格的瘦金体。
在蓝星郑
能写好‘瘦筋体’书法大师,寥寥无几。
能写出其形,又有其韵。
更是万中无一。
也因此,瘦筋体在蓝星的书法界被誉为,最难写的书法。
因为风格太过于独特。
笔锋凌厉。
美感十足。
多少人都是被这种独特的风格给吸引的。
吴庸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吴庸也算是有赋,加之热爱,‘瘦筋体’练了三年,堪堪入门。
来到这个世界后。
大概也是‘穿越’所附带而来的能力,让他对所有东西的领悟力,上了好几个大层次。
凡是他曾经接触过的东西。
信手拈来。
同时还能在原有的能力上,有着巨大无比的提升。
完全是那种。
看一眼就会,稍稍认真就超越大部分人,再多几分努力。
便能处于所入行业的巅峰。
笔尖离开字帖。
吴庸笑道:“写完了。”
墨水还未干。
继国立便迫不及待的拿起来。
宋清照站在一侧,瞧着继国立如获至宝,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观摩着这幅字帖。
然后深深看了眼吴庸,笑:“吴老师,你这首字,真是绝了。”
吴庸:“谬赞了。宋校长您也不差,这一手篆,放在整个书法界,怕也是在这门书法,排到前三。”
“假以时日,书法界第一个女宗师,就由您这边诞生了。”
宋清照优雅一笑,“就你会话。”
显然吴庸这一通马屁,也让宋清照极为舒坦。
吴庸是真乐意看宋清照笑,虽然真实年龄已经四十来岁,但看着保养也就三十左右。
有着少女纯福
也有着熟女那种独特的韵味。
主要是长得好看。
那皮肤也是绝了,白皙如雪,大概一米六五左右,玲珑有致,前后恰到好处。
宋清照沏了一壶茶,茶香四溢,给吴庸倒了一杯,“我跟唐主任大致的谈过了,一周五节课,但顾虑到你身份以及工作的原因,一周三节课,都在周一,周三,周五,下午两点。”
她用一双杏眼看看吴庸,“行吗?”
吴庸点头道:“行,当然没问题,您这边安排就校”
“好,那就这样安排。”宋清照抿了口茶,“想好第一节课程教什么?”
吴庸在上午那会儿大致在学生们口中了解过。
这门古典文学选修课,其实回来,大致就类似于在蓝星中的四大名着。
水浒,红楼,西游,三国等经典名着。
至于外国的经典名着,是属于另一门选修课。
原来这选修课的教授,大部分以是以四大名着等,为主题。
吴庸想了想,回答了两个字,“红楼。”
喜欢都重生了,谁还混娱乐圈啊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都重生了,谁还混娱乐圈啊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