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没有想到,今年奶奶给的压岁钱就由自己保管了。
当时奶奶就:“你长大了,暖丫头从今以后就是个大姑娘了。
这压岁钱以后就你自己保管,不管是买吃的还是存着都由你自己决定。”
还真别,这手里拿着压岁钱就是高兴,毕竟这是自己重生后第一次手里拿着压岁钱,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大年初一的晚上偷偷的在屋子里,把今奶奶和老爹给的红包打开数了数,其实也就两张纸币,不过不管怎么,这孩子手里这就是大钱,两张都是5毛的,也就是今年压岁钱就有一块钱,还真不少。
要知道,这一块钱能买很多东西,比方现在一分钱都能买两根蜡烛呢!所以这一块钱是真不少。
但又想了想奶奶今给大哥他们三个每人手里顶多就1毛钱,倒不是奶奶抠,而是怕这个钱到不了他们的手里,给这1毛钱也就是为了给他们出去买鞭炮玩的。
还记得去年过年的时候,大哥他们玩的鞭炮都是奶奶提前买好的,给的压岁钱都是一样,家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二分钱。
可是今年这压岁钱可都变了,自己是5毛,大哥他们每人1毛,五六都是给的一分。
单看着压岁钱就可以看出家里的孩子,在奶奶心里都分出三六九等出来。
可以谁和奶奶最近亲,奶奶给的压岁钱就最多。
还有这恐怕还是是昨晚上奶奶临时决定!
应该是昨老爹带着大哥他们三个陪着奶奶吃年夜饭,所以奶奶最后决定多给一点压岁钱。
至于五六现在和自己亲妈亲,不和她这个做奶奶的亲,也就给包个一分红包的红包意思意思就行了!
想明白了后,也就能理解奶奶为什么这么做了,其实这也能的通。
哪怕是平常人家,家里孩子多了,肯定也有一个是最喜欢的,最疼爱的,不过年给的红包是最多了,那就是平时吃的也都是最好的,这都是最常见的。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正月十二,虽然过了年,但是气还是很冷,再刚过完年没几,家家户户都有吃的,自己也就没有急着去大集上转悠,就在家里陪着奶奶糊火柴海
现在家里不光自己和奶奶在家,隔壁里屋大哥带着其他兄妹在老爹屋里,一是照看五六,二是同样糊火柴海
这个糊火柴盒可以是,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去领一些回来糊,怎么呢?虽钱少,但是如果糊的多了,一家人一个月的花费也就挣出来了。
毕竟这个年代的物价不是一般的低呀!
从奶奶把火柴盒领回家里后,老娘没多久也领回来了,不过她糊的少,基本上都是大哥他们三个在干。
最主要的就是她白需要上班,下班后回来也要伺候一家老,哪怕是有大姐李夏在,但是有些活,大姐也做不了,不还是得她干吗?
但是不管她有多累,都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但是没有想到上午十点多钟就听到有人敲门,并喊到:“李婶在家吗?”
“在呢!谁呀。”
看到奶奶要下炕,我赶紧:“我去看看!”
这时就听到一边里屋二哥:“奶奶我去开门。”
没一会就听到二哥的回话:“奶奶,街道办的蔡同志找您”
听到二哥的话后,奶奶赶紧下炕,走出去问:“知道了,槐子,蔡同志怎么过来了”
“李婶今过来一个是给您拜个晚年,二是想过来问问,记得上次在李婶家里看到的账本,想问一下上边记得账都是您自己记的吗?”
“是呀!蔡同志,外面冷,咱上里屋炕上坐着暖和暖和!”
“不用李婶,就一点事,不用这么麻烦!”
“麻烦啥,快过来坐,这还是太冷了!”
“那就谢谢李婶了!”
“闺女这话婶可就不爱听了,我们家的事,你和街道办的同志可没少帮,老婆子可没把你们放外人,你也不能把婶当外人知道吗?”
“是,不把您当外人,要不然我今就不过来了!”
“蔡同志今过来找婶什么事?尽管,你刚才问老婆子记漳事,确实是自己记的!”
“婶您也别叫我蔡同志,就叫我蔡就行?”
“好,就叫蔡,叫着亲切!”
“婶,是这样的,我今过了就是想确认一下您老识字这件事,哪看到的账本发现那账本记的可清楚了。”
“识字呀!
不瞒蔡你,你李婶的奶奶以前是大家族的丫鬟,也可以是大家婢,跟着主家姐身后识得几个字。
等到了年纪后就许配给了我爷,因为一次以外,我爷救了主家公子一命,就给放了奴契,从此以后成了良民。
爷奶和婶子的爹就到了咱这个地方,置办了2亩地过上了日子。
奶当时在姐身边一起长大的,算是有一些见识,对家里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得识字读书,她认为读书才有出路,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就是这以前的世道太乱了,没办法送家里的孩子去读书,只能她自己家里教家里的孩子。
刚开始家里的孩子都是在沙盘上写字的,直到写的达到她的要求后,才给几张纸让我们练,可就是这个样子,也没有多少纸。
只是家里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在坚持,也就老婆子自己偷偷的在地上写,等嫁人后,自己开始管家了,就把这些东西又都重新捡了起来,一直到现在。这不这就是老婆子最近记得”
着就把放在炕柜上的一个新的本子拿出来。
就看到蔡同志打开后,翻到第一页时就看到上边的日期是56年12月18日,现家里两口人。12月25日,领到的粮食是:大27斤,18斤,共45斤……
“李婶,不瞒您,我今过来呢?就是想过来确认一下,您老是否识字?”
“蔡,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事?”
“是这样的,李婶,您听我慢慢和您!”
“好,你,我听着呢?”
“您老可知道咱这条街上有一个姓曹的大爷吗?”
“知道呀!这条街上就他们家是独姓,他不是在废品站上班吗?”
“是呀!这不是他家儿子现在在市里上班,两口子都是吃商品粮的家里还有几个孩子,有点照看不过来,就把曹大爷的工作给调到市里废品站工作去了吗?”
“这么,老曹这是去享福去了。”
“是呀!他儿子儿媳还不错。
这不是他要去市里了吗?
咱这个镇上的废品站就缺人吗?
虽废品站工作不是什么好工作,可是也需要会识字会记漳人才校
还有就是这个工作给年轻的人,没有愿意的,都嫌弃废品站脏,乱,味道又大。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这不几个街道办事处的同志开会决定,找个年纪大一点,会识字,写字的人去哪里上班。
可是不光是咱们街道办,就是其他几个街道办,也没有几个识字有会记漳人。
这还是现在文化普及了力度太低了。
找了一圈下来没有找到一个人,这不是想到那您从屋里拿出来的账本吗?
就想着过来确认一下,要是真的,这个废品站的工作,李婶您看可以吗?”
“这能行吗?”
“行不行也就那回事,不过,就是得李婶您得和我去趟街道办,还有您记的账本也得拿过去,让大家看看才行,到时候您在写几个字,就算通过了。”
“这没啥问题,不就是写字吗?一点都不难。”
还真是没有想到,奶奶就因为会写字,就突然有了工作,而且这工作不是自己去找的,也不是去求人给办的,而是人家找到家里来的。
那好事可不多见呀!还别,识字就是好呀!
从这以后,奶奶也算是有了铁饭碗呀!
可比在家里没事整糊火柴盒要好的多,虽废品站的工作是不体面,可是这对于奶奶这个年纪的人来,还真不算什么,不其他的,就是这年节的节礼也不少呀!
毕竟这废品站可以是有政府部分管辖之下的,怎么也不会吃亏。
至于工资虽不多,可是也不算少,而且在废品站上班也不累。
可以这事街道办事处的同志特意照顾奶奶,要不然这工作觉对没有这么简单到奶奶的手里。
但是不管怎么,有了工作就比在家里强,要不然过不了多久等通知适应票据的时候,但凭补助金到的票据还是太少了,即使那个时候老爹时不时的给奶奶一些,那也没有多少。
毕竟每个人发到手里的票据也不会相差太多。
看着奶奶就因为会识字写字,平时记记账就能有一份工作,这让自己突然感觉到自己也要好好的读书上学。
虽上一世自己也上过学,可以并不能因为自己就会,就不在重视,要不然到时候面临上班或者是考学时候,有一个靠前的名词总比倒数要好的多。
想通这一点后,自己对以后的学习也就不在像以前一样,也就不会觉着自己有什么优势了。
喜欢胎穿五零后不得已才下乡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胎穿五零后不得已才下乡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