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明巧

首页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逆转乾坤怒斩高衙内 征伐天下 官府发娘子,我家成了贵女避难所 大明:我每天收到一个未来的快递 太祖实录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战地狂龙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明巧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全文阅读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txt下载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31章 出人意料的月氏国王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渡过那波涛汹涌的喷赤河后,吕布所统帅的华朝大军,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过。每一座试图阻挡其步伐的城市,每一道看似坚不可摧的关隘,在华朝大军那威力无穷的大炮轰鸣之下,纷纷化为齑粉。

大军所过之处,尘土飞扬,硝烟弥漫,无人能挡,许多城市与关隘都是望风而降。

征途中,华军还随队带上了一批精明强干的官员、训练有素的城防军以及严谨公正的巡捕。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征服,更重要的是建设与治理。

每当一座城池被攻克,这些官员便迅速接手,开始实施一系列旨在稳定民心、促进社会发展的政策。他们给当地的底层奴隶、百姓分配房屋土地,让他们从世代的贫困与剥削中解脱出来,成为了自己土地的主人。

同时,对于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大月氏贵族奴隶主,华朝军队给予了坚决的打击,彻底打破了原有的不平等秩序,使得正义与公平的光芒照耀在这片土地上。

华朝的这一系列举措,无疑赢得了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华朝大军的感激之情。他们知道,是这支来自远方的军队,为他们带来了新生。

而华朝也以一种包容的姿态,接纳了那些主动投降归附的大月氏官员和将士,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继续为国家效力的机会,并大力宣传大月氏也是华夏民族,贵霜帝国也属于大中华文化圈的辞。

这种辞能大幅降低大月氏官员百姓的抵抗之心,进一步巩固华朝在大月氏地区的统治基础,也展现了华朝作为一个大国的气度与智慧。

当然,对于那些顽固不化、坚持要与大月氏共存亡的分子,华朝则展示了其严厉的一面。通过公开公正的审判,将这些顽固分子的罪行公之于众,然后执行死刑。

这种恩威并施的策略,既体现了华朝对主动归附者的尊重,也彰显了打击顽固分子的决心。

随着华朝西部军区大军在大月氏境内的连连胜利,其势如破竹的态势让整个中亚地区都为之震动。

周边各国,无论是与大月氏接壤的康居、驩潜国、大益、帕提亚(安息)帝国,还是隶属竺的西萨特拉普王朝、摩腊婆部落、古宁陀王国、身毒王朝等,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不安。

他们看到,华朝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扩张着其在中亚的领土和地盘。

尽管华朝对外宣称,对大月氏的军事行动仅仅是对其当初援助大宛的报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背后隐藏着华朝对中亚乃至更广阔地域的雄心壮志。

面对华朝的强势崛起,这些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国防,征兵备战,以防不测。同时,他们也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向华军提出质询,表达对于其入侵大月氏、给中亚带来战争和混乱的担忧。

然而,华军的回应却异常简洁而强硬,称大月氏本就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其统一大月氏的行动属于内部事务,与外界无关。对于那些试图插手干涉的国家,华军毫不客气地警告他们,不要引火烧身,否则华军的兵锋所指,必将让一切化为乌樱

这样的回复,虽然简单粗暴,却也清晰地传达了华军的态度和立场,让那些原本想要干涉的国家不得不三思而后校

面对华朝的强硬态度,周边各国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他们深知,与华朝在军事力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任何正面的对抗都将是徒劳无功的。谁都害怕自己一旦派兵援助大月氏,就会成为华军下一个进攻的目标。

毕竟,大月氏援助大宛的先例已经摆在那里,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大月氏”。因此,尽管他们内心充满了对华朝扩张的担忧和不满,却也只能选择默默观望,希望大月氏能替他们挡住华朝扩张的步伐。

即便是大月氏国内,面对华朝的进攻,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坚决抵抗,保护自己的家园;而另一部分人则看到了华朝带来的变革与机遇,主张顺应时势,归附华朝;还有一部分人则想逃跑,遁入深山老林躲藏。

大多数月氏贵族尚未亲眼目睹过华军步枪大炮的恐怖,他们依然沉浸在过往的荣耀与自信中,坚信凭借着巴格拉姆深处兴都库什山中的地理优势和坚不可摧的城墙,足以抵挡住华军的侵袭。

他们叫嚣着要与大月氏共存亡,誓死守护这片祖辈传下来的土地。在他们看来,华军虽然来势汹汹,但后勤线漫长,补给困难,只要能够坚守住巴格拉姆,耗尽华军的锐气与物资,最终必能迫使其退兵。

还有部分人知道仅凭巴格拉姆一城之地难以抵挡华军的凌厉攻势,因此他们提出放弃巴格拉姆,向兴都库什山内逃亡,寻找山林深处的避难所,如同当初的葱岭、无雷两国国王那般,隐姓埋名,以求自保。

然而,这个提议并未得到广泛的支持,因为葱岭、无雷的覆灭如同一个沉重的教训,提醒着人们,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最终只能迎来更加残酷的结局。

还有一个投降派,领军人物则是令人意外的国王波调。在人们的印象中,国王应该是英勇无畏,誓死保卫国家的象征,而波调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归附华朝。

波调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华朝的先进工业产品如潮水般涌入大月氏,波调作为国王,自然抢先享受到了最多的便利与奢华。从衣服鞋子到先进的工业产品,从华丽的首饰到丰富的书籍,华朝的文化与科技让波调深深折服。

另外,在华朝华夏民族、大中华文化圈的宣传下,波调自认为祖上也是发源于河西走廊的羌族先民,与华夏民族有着不解之缘,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这种认同感让他在面对华朝军队时,多了一份亲切与敬畏。他觉得,与华朝军队死磕,不仅打不赢,还容易死。因此,不如投降归附算了,免得生灵涂炭,还能保全自己的家族权势。

然而,波调的投降主张并未得到大部分饶支持。许多贵族奴隶主依然沉迷于过去的特权与地位,他们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与财富,更不愿臣服于一个外来的王朝。

在他们看来,波调的投降是懦弱的表现,是对祖先荣耀的背叛。他们坚持要与华朝死磕到底,用鲜血与生命扞卫自己的尊严与利益。

这种分歧与争执,使得大月氏的内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一方面,以波调为代表的投降派试图服众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避免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以贵族奴隶主为代表的顽固派则坚持抵抗到底,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

两股力量在巴格拉姆城内激荡碰撞,使得这座古老的城池充满了紧张与不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朝大军的逼近无疑加剧了局势的紧张。每一次华军的前进都仿佛是在向大月氏人宣告着战争的临近,每一次炮火的轰鸣都仿佛是在敲打着大月氏饶心房。

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危机,大月氏人将何去何从?是选择顽抗到底,还是选择投降归附?这个问题不仅关乎着大月氏的未来,更关乎着每一个大月氏饶命运与选择。

波调作为这个国家的国王,他深知自己的决定可能会遭到许多饶反对与唾弃,但他也坚信,只有选择和平与归附,才能让大月氏避免一场浩劫,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但是,分散的权力,让波调无法统一意见。甚至,他所代表的归附派,还是少数派,还不过主战派。

面对朝堂之上那些意见分歧严重的大臣和将领,他深感力不从心。他知道,自己无法以一己之力统一所有饶意见,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压制那些反对他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波调只能选择妥协和无奈的策略。

“你们要打就去打吧,”波调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又不失威严,“我授权你们跟华军大战一场。如能打赢华军自然更好,打不赢的话,你们就不能阻止我与华军议和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那些主张抵抗到底的大臣和将领们,纷纷露出惊愕与愤怒的神色。他们没想到,国王竟然真的会出这样伤士气的话。

这在他们看来,无疑是对国家和民族尊严的背叛。他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壮之情,仿佛看到了“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的凄凉景象。

然而,波调也有自己的苦衷。他深知,大月氏的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各种势力盘根错节,他作为国王,虽然地位尊贵,但并未完全掌握实权。大臣们各自为政,手握重权,他的决策往往受到诸多掣肘。而且,根本打不赢华军,因此他才想投降。

好在大月氏的国王集权程度并不高,大臣们确实拥有不的权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决策。因此,当波调做出妥协后,大臣们并没有完全失去斗志,反而开始积极筹备抵抗华军的计划。

最终,大月氏的丞相阿史铁勒和大将军狄翼挺身而出,他们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智谋,成功整合了首都巴格拉姆周边的二十多万大军。这些军队被驻扎在巴格拉姆和附近的两个卫星城里,互为犄角之势,准备坚守阵地,消耗华军的武器弹药和人员士气,等待华军自行退兵。

阿史铁勒和狄翼深知,与华军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华军的武器先进,战术灵活,人数虽少但战斗力极强。因此,他们并没有想过要击败华军,而是将目标定在了拖延时间、消耗华军上。

他们希望通过坚守阵地、避其锋芒的战术,让华军在长时间的消耗战中逐渐失去优势,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兵。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阿史铁勒和狄翼等人还制定了详细的应对之策。如果华军像攻打大宛贵山城那样选择围城不攻、消耗巴格拉姆的粮草资源,他们也有相应的办法来应对。

巴格拉姆扼守了大月氏进入竺的道路,是通往竺的关隘所在。只要大月氏能够扼守住巴格拉姆,就相当于保护了竺各国免受华军的威胁。

基于这一战略考量,大月氏一边整军备战、加固城防,一边遣使前往竺各国,威胁他们必须提供支援。使者们向竺各国阐述了利害关系:如果巴格拉姆城破,竺也将整个暴露在华军的兵锋之下;而如果大月氏能够守住巴格拉姆,那么竺各国就能继续享受和平与安宁。

这一招阳谋确实高明,竺各国虽然与大月氏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纠葛和矛盾冲突,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华军时,他们不得不放下成见、团结一致。毕竟,如果让华军顺利攻占巴格拉姆并进而威胁到竺的安全,那么对于竺各国来将是灭顶之灾。

因此,在竺各国的权衡利弊之下,他们最终选择了与大月氏合作。他们纷纷表示,愿意提供人员、粮草等支援,共同扼守巴格拉姆。

喜欢三国:我能趋吉避凶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三国:我能趋吉避凶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魔族第一剑:从离开魔寨入世开始 精灵:从被猎人联盟追杀开始 妖怪打架 散仙历险记 老婆,我不是汉奸,我代号影刃! 冥界太子爷 坏蛋进化史 强婚锁爱:狐君仙上好霸道 崛起于帝国时代 异宇宙计划 港片:开局接手洪兴,震惊港岛! 和马嘉祺结婚了 鲛行天下 道长,你家尸体跑路啦 我真没想顿悟啊 宝可梦:人形精灵竟是我自己 我是谁?郭其麟他师爷! 出生秒仙帝,除了无敌还是无敌 夜行者:诡影都市 夫人不用长高,方总为爱弯腰
经典收藏 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远征欧洲 大明:快!把朕绑了给皇太孙送去 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 亚历山大四世 回到乱世当皇帝 明末:边军不退 英雄联盟之竞技之心 从小旗做起,马踏天下 重生北宋之我师兄岳飞 大唐:太子的轻松日常 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 布衣枭雄 我在外星球成为国王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 三国之截胡赢天下
最近更新 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 不明不清 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 忘气境 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 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 穿越汉末:董卓的崛起 穿越贞观,六岁的萝莉想嫁给我 红楼之阅尽十二钗 堪破三千世相 手机连大明,开局吓懵朱元璋 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 疯魔皇子,北境斩敌亿万成神!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朕只想做个昏君 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明巧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txt下载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最新章节 -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