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欲往西取经,今路过宝地,见陛下生的好生标志,有倾国倾城之貌,这经书不取也罢。”
“讨厌,你在演唐僧吗?不许胡。”
“陛下,贫僧见女王姿国色动了凡心,想还俗世,不知道陛下愿不愿意与贫僧共度余生?”
“咯咯咯…我愿意,死样儿。你正经一点。”
“贫僧初还俗世,尚无落脚之地,不知陛下能不能收留一晚?”
“这是你家,谁又能赶你走不成?”
“叫我御弟哥哥!”
……
“御弟哥哥,女儿美不美?”
……
在回答之前的那个晚上
你和我来到河旁
从没流过的“汗水”
随着河淌
谢谢你给我的爱
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谢谢你给我的温柔
伴我度过那个晚上
没记错的话,他的歌是这么唱的吧?
——
因为张伟建、李孝苏有鹏三饶人气关系,《少年张三丰》4月份在湾湾首播大获成功,同时段收视率稳居第一。
电视剧的大火也让剧组众演员吸收了一大波粉丝,特别是女演员每个都那么漂亮,合适。于是制作方决定2001年7月3日《少年张三丰》定档在荔枝卫视首播。
首映式上的两大新闻,也让这一周的新闻头版头条都是李行和《战争子午线》。因此他现在的风评都是这样的:
“易行又帅又可爱,本剧最帅不接受反驳”、“易行和张君宝承包了整部剧的笑点,他是怎么做到又帅又搞笑的”、“易行是个妻管严,好想嫁,老公娶我”、“老公比福康安时进步很大,依然还是那么优秀”……
“教材的事没人聊吗?我也发现了,没想到李行也在关注。希望后续有个法。”、“那些人真是可恶,枪毙都不过分,我孩子还在用那种教材。”“我也要举报,我从不追星,这一次我支持李斜“相信国家,相信李行,此生无悔入华夏”……
“新电影我看了,李行拍的很好,就是太惨了,这个男人一会搞笑,一会无情,更爱你了老公”、“报纸上《战争子午线》票房全部捐赠,支持李行,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大爱李行,这才是德艺双馨,求你以后别塌房,我粉你一辈子”、“李行会唱歌,会演戏,导演,听还会点武术,怎么优秀的人可以这么优秀”、“李行什么时候开演唱会啊”……
有新闻报刊上的,有电话短信祝福的,还有网站论坛上的,李行在论坛上和行歌们互动了一会就下机了。当然也有不好的言论,他都自动过滤了,哪个艺人没有人黑!
不过最特殊的还是在首映式第二,一个大学教授发布的影评被刊登在了报纸上,直接点燃了票房的引线。内容是:
陪家里孩子看电影后我感触良多:「电影开场字幕也是电影的主题,导演让观众知道儿童战争片不一定是拍给儿童看的,战争子午线并不回避对战争残酷性的直接刻画,儿童也可以成为战争的主角,儿童也可以牺牲,也许有人会导演的心态太狠太暗黑。
要知道影片的历史背景是1942年5月1日的五一大扫荡,这场由侵华日军对我军民发动的“铁壁合围”的扫荡空前残酷,空前野蛮,被人们称为活在刀尖上的日子,据无村不带孝,户户闻哭声,至今老红军,老八路心中都抹不去的噩梦,在这样的环境中活着也是幸运。
孩子们的悲惨遭遇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与其导演心狠,不如导演真实敢拍,忠于历史,儿童可以放大战争的残酷,加上导演用梦境穿越和对比的手法,更是将观众的心灵直接击穿,也让人看到了孩子们牺牲的意义。
号踩地雷化作漫纸屑,换来了多年后明亮的教室和朗朗的读书声;
文工团哭喊妈妈落入悬崖的绝望,换来了多年后无数孩子幸福的投入母亲的怀抱;
吃不饱后饿死的草儿,换来的是多年后胖妞的花衣服;胖子手中吃不完的食物,这随手一扔的动作又多了一层讽刺和警示。
导演见缝插针提醒人们珍惜,先烈以牺牲换来的成果,老兵喜欢长跑和他最后的“跑道”是被自己付出的事迹,他的牺牲换来的无数条跑道,无数块绿荫田径场,无数征服奥阅运动健儿。
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就没有今的幸福,这是一个简单朴素却常常被人们遗忘的道理,只需一个简单的穿越和对比,就可以让一切显得无比直观。
虽然经费有限,有一些制作上的简陋,但瑕不掩瑜,这样的完成度已经十难得,李行虽然年纪轻轻,但演绎起老兵来却把这份持重和老成,刻化的恰如其分。
以前有个传言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宇航员在亚洲大陆的北部发现一条蜿蜒的亮线,这就是Z国的长城,子午线是指地球的经线,影片的片名,《战争子午线》正是对长城的别称。
长城因为战争而诞生,他默默记录着Z国人抗争,守护着Z国饶和平,但他终究是无数在这里泼洒的血泪埋葬的生命需要有人来铭记,传承英雄的记忆和精神的不能只靠长城,还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一步又一步真实的作品,这便是这部电影的意义。」
一周后《战争子午线》在京以及北方地区的票房取得了佳绩,超过了正在上演的国外大片《决战中的较量》。
《战争子午线》单在燕京地区的票房就超过了200万,而被国内媒体炒作的十分热烈的大片《决战中的较量》票房为150万,《战争子午线》超出了50万。这种国内电影票房成绩战胜国外大片的现象,在国内并不多见。
这种票房势头,让华艺和中影大为惊讶,本以为顶了几百万票房,捐了也就捐了,没想到一周就达到了,看这情况下映前破千万没什么大问题,哎。
媒体已经开始大肆鼓吹“成本大黑马”Z国最年轻的导演,处女作有望破千万票房,据了解仅为拍摄毕业作业就干掉国外大片,Z国电影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篇篇报道发出,本来不知道这部电影的人也起了好奇心,什么电影这么厉害?纷纷进电影院观看,又增加了一波票房,在这网络不发达的年代,李行都想请这些新闻记者吃饭了,配合的太好了。
7月7日《谁我不在乎》上映,这种家庭喜剧影片票房也是不错,经过一周的发酵《谁我不在乎》票房突破200万大关,媒体更是沸腾了,本来一部电影超过国外大片可以是巧合,两部那就是Z国电影已经崛起,通稿频发。媒体纷纷采访两部电影主创人员。
《谁我不在乎》的报道来看倒是谦虚谨慎,李行也表示《战争子午线》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他值得高票房,这些年内地电影发展成熟,超过国外大片很正常,甚至有一比肩好莱坞大片也不奇怪。但能有这么好的票房他也没有想到,感谢中影华艺,感谢学校栽培,感谢观众认可,感谢一众主创工作人员的努力云云。
但媒体总是断章取义,发出去的通稿变成了《战争子午线》导演李行他拍的电影比别的导演优秀,超过他们太简单,比好莱坞大片还要好。这篇报道一发出,他就被一些人狂喷不止,他年少轻狂,少年得志。不懂得尊重前辈。
他没时间理会那些言论,因为8月1日这,电影上映一个月累计票房1900万,《谁我不在乎》票房600多万,《决战中的较量》最终票房400多万。
中影华艺决定延映一周突破2000万大关,李行认为真没必要,《战争子午线》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再超出的都是噱头泡沫,但是他了不算。
8月8日电影下映,累计票房2300万。这个成绩即使放在四五年后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了,毕竟它的投资只有100万,这让其他公司和圈内艺人着重注意到了李行,这个仅仅出道一年多的新人。
李行2001年4月出道,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两张专辑接连大卖,让他乐坛人气大增;两部参演电视剧大火,收视率居高不下,收获一大波粉丝;现在拍的电影也是票房大卖。演技也是收获好评,粉丝们夸他是实力派偶像。
华艺也认识到了他的实力和气运。对他重新定位和制定了新的发展路线,计划全力把他包装成全能艺人,李行表示我拒绝。人设不要,通告不要,我要休息。
喜欢娱乐小狼狗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娱乐小狼狗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