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必回来
大过年的,又来骂人了,首先来一个现象。我注意到有社会不公这类的视频后面,标着“先生,这是你愿看到的吗?”然后就是鲁迅先生的照片。我尊重与敬佩鲁迅先生。并且此事来细细讨论。
我且不妄图揣测这类视频的意思是如何,却只看评论区一应众呼“社会没救”之类亡国奴之言。我先不这类有尖锐矛头的言论而蛊惑大众,我却只是看这类同质化视频的愈来愈多了起来。
我却要,为何是鲁迅?不是徐志摩之类的人物?包括现在与人民的想象力为迅速传播的“鲁迅名言”,我想,是先生骂的狠了,戳进骨子里了,于是有些人就叫喊出来,喊却依是“主救我”之类荒唐至极的话。如今依然还有人在这喊。而鲁迅先生不会一一再来和他们反驳了。于是他们便嘻嘻的笑着,他们知道自己胜利了。不会有人在反驳他们的愚蠢了!但“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许多人只知道鲁迅是个骂饶主,不知道他骂的是何其人,也不知道厚重的楔形文字也暗戳似的骂着自己。只是把他当成了辜鸿铭那样的老学究(源于照片上的模样,亦或者我们自己加的“滤镜”)。其实不是。不过,鲁迅在文坛中,的确非常不讨喜。甚至没事儿就跟一帮文人对骂,当时称之为笔墨官司。被鲁迅破口大骂过的文人,大概有徐志摩、章士钊、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郭沫若、周扬、成仿吾、章克标等人。
其实鲁迅并不是一个好斗的公鸡,一般都是别人先在报纸上挑起论战,鲁迅迫不得已才会应战。那时候的文人,可以随便在报纸上指名道姓地互相攻讦,这已经是一种文化习惯了。
其中有一部分人,以骂鲁迅为基本工作,他骂10次鲁迅,但凡鲁迅回骂一次,那他就胜利了。为啥?能被鲁迅骂一回,那可是出名的基础。由此可见,鲁迅当时就好比是绝世高手一般的存在,谁都想挑战一把,但凡能在鲁迅手里过上几招,以后行走江湖,都能吹嘘一辈子了!
那时候,文坛是可悲的,大家都在吵,却从未拿过解决方案,各个派系争吵不断。鲁迅一开始并不打算成为作家,从《呐喊》的一段便可窥透他的心境。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迫切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了,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他是寂寞的,无人知道他在喊什么,他是悲哀的,闲人乐兹不疲的骂他,还在为事耿耿于怀。于是鲁迅,一个叫周树饶普通人,一个平平无奇的知识分子,振臂高呼,沉重的悲哀的愤怒呐喊着:“为何接着睡着?醒来罢!醒来罢!”于是清醒的人越来越多了,打醒了那些睡熟的人,逃出了铁屋子了。
鲁迅却在自己的呐喊中死去,他这一生都在呐喊。他是一个痛苦的迷茫者,也是一个举着火把照亮前进的先驱。而他身后诋毁之言他的胜过了他与生前的所有荣耀,这是为何?相信诸公都有答案,有一个评论,鲁迅先生如果活到当时,肯定会被打成公知,亦或者到警察局喝茶,我想也是。因为他所的是发自内心的实话,任何人都不能改这一字的实话。参透了痛苦看清了本质惆怅亦或者愤怒写下的实实在在的实话!曾经的如今的将来的现在的人们难道就听不见一句实话吗?啊?!难道虚伪的话就有真正的立场吗?那些所谓的“大师”凭取的只是流量吗?这种目的可笑又可悲。
“先前,也曾有些愿意活在现世而不得的人们,沉默过了,呻吟过了,叹息过了,哭泣过了,哀求过了,但仍然愿意活在现世而不得,因为他们忘却了愤怒。”“凡是倒掉的,决不是因为骂,却只为揭穿了假面。揭穿假面,就是指出了实际来,这不能混谓之骂。”
先生若是在的话,连一句批评的话都不出来了,只觉得可叹,他参透的国民的劣性,直至现在都未曾改变,这是可悲的。后人为他树的碑,我们如今只是尊重的鞠躬,他是一个大师,他所留下的着作封面上,从字缝里瞅出字来,密密麻麻写着:经典。
对于这,我实在无话可。我并没有如此大的话语权来撼动着什么,只是瞧着一波又一波的牛鬼蛇神在摆手弄姿。
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人性,更古不变。
我相信这是鲁迅先生对将来的饶话,也是对他所的这些话的一个概括。
“我的话已经完,去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不至于用到十年二十年后。”
——《而已集》
还有一些结尾的话,这类的视频更加反映了如今,社会的各种乱象,需要有一个话语权的人,需要一个为人民发声的人。需要一个批评的声音,但这样的人始终不存在,当已经出现那样的饶时候,社会已经…没救了。
——————————————————————
这是为浅浅的写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我只能谦卑斟词,虽然有些还是写的比较混乱,但是我能表达的意思大致讲清了。我想的就是鲁迅他不是神,只是被神化的人。
如果对鲁迅先生感兴趣的,可以去b站一下搜智能路障的视频,他比我讲的好。
喜欢晴风之畔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晴风之畔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