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指出,如果弗兰克是无辜的,就应该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自己,维护好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如果弗兰克真的牵涉其中,甚至像公众猜测的那样,是他泄露了证人保护计划名单的秘密,更应该站出来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自己的过错,向公众致歉,争取27名警员家属的原谅,争取全体NYpd跟纽约饶原谅。
总之,简报会刚开始还是正常的,大家聚在一起,公布政府的新政策,大谈新政策的优点。
但随后就开始变得不正常了。
发言人在简报会上大批特批弗兰克。
发言人终于想起来这是简报会了,最后依依不舍地做了个收尾,结束了简报会。
下方与会记者们面面相觑,短暂的沉默后,兴奋得浑身战栗。
他们嗅到了爆点的味道!
早上弗兰克去参加帕特里克·内斯特在康奈尔大学的大选演讲,下午市政厅联合州长办公室的简报会上就对此提出批评。
这速度也太快了!
这场简报会是市政厅联合州长办公室举办,但实际上究竟谁做主,大家心知肚明。
市政厅跟NYpd又没仇没怨的,没事儿做了他们跑来简报会上当中喷NYpd的局长?
温士顿就不一样了。
前几才传的,温士顿跟布鲁克林关系决裂。
众所周知,温士顿,布鲁克林,弗兰克是好朋友。
现在看来,温士顿跟弗兰克也决裂了。
这铁三角眼看着分崩离析,反目成仇了呀!
记者们兴奋的不是温士顿怒喷弗兰克,这件事其实情有可原。毕竟众所周知的,总统先生在来纽约做大选活动时,温士顿是全程陪同的。
而帕特里克·内斯特是总统先生的死对头——不仅是政见相左那么简单的死对头,是从头发丝儿到脚后跟儿,两个人哪儿哪儿都不对付的那种。
他们一个是驴,一个是象,互相掐了好久了。
弗兰克出现在帕特里克·内斯特的大选演讲现场,这跟温士顿的政治立场都是完全对立的了。
温士顿就算为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发动发言人在简报会上怒喷弗兰克也是情有可原的。
记者们真正兴奋的,是这件事背后的逻辑。
温士顿、布鲁克林、弗兰克三人决裂!
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新闻值得挖掘跟报道!
这意味着他们新闻媒体在未来将会见证三个曾经的好友的乱战!
记者们一边感叹着政治真是个可怕的东西,竟然让那样要好的三个人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一边收拾着器材,赶回各自的公司,开始撰写新闻稿。
很快,有关这场简报会的内容,以及对简报会发言人怒批弗兰克这件事背后的猜想全部见诸报端。
布鲁克林依旧保持沉默。
他开始变成‘弗兰克’,低调低调还是低调,将自己隐藏起来。
温士顿的指责弗兰勘然不可能承认,他当即让人召开一场简单的记者招待会。
在会上,弗兰克先是对市政厅联合州长办公室召开的简报会上发言人对他的指责进行了回应。
弗兰克提到,他根本没工夫上网,更没工夫像发言人跟它的主人那样,闲着没事儿干给别人挑麻烦。
他是NYpd局长,身上肩负着整个纽约的治安,他有责任保护整个纽约的安全。
弗兰克坦言,他每都休息不好,生怕哪儿又出现了安全隐患,这让他经常性失眠,即便睡着也会半夜突然惊醒。
睡眠的不规律,让他身体变得肥胖,精神衰弱等等,身体状况很差。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在工作,就因为他是NYpd的局长,他承诺过要保护纽约的安全。
弗兰克随即公布了部分工作成果。
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湾区杀手认罪落网。
对雪城惨案,弗兰克也早有准备。
他指出,雪城惨案非同可,并不是寻常案件,其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内情,他不方便透露。
网上雪城惨案专栏一直没有更新,不是他们的调查工作没有进展,正相反,他们进展神速,但他们不能公布调查结果。
因为他们担心打草惊蛇。
弗兰克还隐晦的提到,本案涉及到两位大人物,他们联合起来,可以直接让他从联邦消失。
这两位大人物表面道貌岸然,在当地有非常高的评价,不明真相的民众非常支持他们,实际上根本不是什么好人。
弗兰克表示,他在最初查到这两人身上时,也是很震惊的,因为他们都认识,甚至是很好的朋友。
弗兰磕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两个好朋友,表面道貌岸然,在当地有非常高的评价,不明真相的民众非常支持他们,他很震惊,他们都认识……
弗兰克在台上讲,记者们在下面刷刷刷地记录着。
这的谁,就差直接点名了。
得到帕特里克·内斯特的支持,弗兰克这头老狐狸也从角落里走到了最中央,开始动作频频。
这番记者招待会上几乎毫不掩饰的对布鲁克林与温士顿宣战的行为,虽然让布鲁克林有些看不懂,感觉并不符合他本身的行事风格,但内在逻辑却也很好理解。
帕特里克·内斯特绝对没有表现得那么淡定,他还在想尽办法破坏军方与布鲁克林之间的和谈,想尽办法给布鲁克林找麻烦,让军方不必与布鲁克林和谈。
陷入泄密杀人风波,似乎就是个很好的麻烦。
至于温士顿,对付他的理由就更多了。
一方面弗兰克三人必然要倒下两个,只能有一个人站在纽约之巅,那里的位置太,只能站下一个人。
另一方面温士顿是总统先生的代表,总统先生跟帕特里克·内斯特之间的恩怨情仇自不必多,那是堪比最长寿的长寿剧集的故事。
如果能让温士顿坐实了雪城惨案泄密者的身份,那对总统先生也将是一种打击。
退一万步来讲,帕特里克·内斯特是迟早要对温士顿动手的,只要他还参加大选。
因为纽约州的支持率结构特殊性,几乎可以谁获得了温士顿,谁就获得了纽约州。现在温士顿被总统先生俘获,来晚的帕特里克·内斯特要想获得纽约州的支持,就必须干掉温士顿,将他从州长位置上赶下去,否则他在纽约呆这么些,就是白搭。
唯一古怪的是,弗兰克同时点布鲁克林与温士顿的名,相当于与两人同时宣战,这样的行为符合逻辑,甚至符合帕特里克·内斯特的利益,但并不符合弗兰磕利益。
弗兰克应该知道这么做自己会有多大压力。
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这是为表忠心,特意做出的样子,还是逼不得已而为之?
布鲁克林身为弗兰克从前的至交好友,贴心地为弗兰克减轻负担。
——他对这场记者招待会表现非常平静,一言不发,继续躲在角落装透明人,即便他根本不透明。
事实上是布鲁克林已经顾不得理会温士顿与弗兰克了,他们两个互相斗法,无论从手段能力还是背后靠山的角度来,都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存在,这种‘比赛’布鲁克林就没必要参与进去了,他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2月14日下午下班途中,布鲁克林接到麦克莱德·肯尼迪的电话,通知他明上午军方高层代表将抵达纽约,与布鲁克林展开谈判事宜。
麦克莱德·肯尼迪特别提到本次来的代表是真正的高层,一位海军作战部长,达里尔·吉尔迪。
布鲁克林不是很懂,为什么一个海军作战部长的地位竟然会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地位还要高。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收到消息后立刻联系华府那边,要来达里尔·吉尔迪的资料。
其实在要到这位的资料之前,布鲁克林在听麦克莱德·肯尼迪介绍情况时就已经先有了一个初步印象。
麦克莱德·肯尼迪在这时候打电话通知他谈判事宜,显然不是麦克莱德自己能做得了主的选择,他有自知之明,这种时候给布鲁克林打电话,无论双方是敌对还是友方,都很惹人厌烦,这是一点儿都不懂礼貌的表现。
麦克莱德现在根本不可能招惹布鲁克林。
这只能他是迫不得已的。
但即便是迫不得已,麦克莱德页没有表现出一丁点儿的异样,他选择认认真真地完成任务。
这个能逼迫麦克莱德的人,大概率就是这位达里尔·吉尔迪了。
这么急躁地把时间定的这么近,近到根本不给布鲁克林太多时间,这明达里尔·吉尔迪要么是位性格急躁的人,要么是个谈判老手。
不给对手搜集情报的时间,约等于有准备打无准备,这是要占据非常大的优势的事情。
而一个能爬到这种高度的人,可能有如此明显的性格缺陷吗?
即便是有,也多半是他自己故意留下的破绽,让别人以为他是个急躁的人。
等拿到资料后,布鲁克林就更确定这一点了。
达里尔·吉尔迪,海军士兵之子,曾就读于海军学院。先后做过NAto联合作战司令部作战部长、第8航母打击群司令、NAto海军部队参谋长、联邦军队网战司令部作战部长、第十舰队司令部司令、联合参谋部作战部长、联合参谋部主任,现在任职海军作战部长。
从他的履历中,布鲁克林看出来许多东西。
这是位对NAto非常熟的人。
现在军方正在主攻欧洲,甚至可以军方到目前的一切动作都是为了主攻欧洲。活着更进一步地,如果把军方内部各派系分个类,排个序的话,现在把持话语权的,是主攻欧洲的那个派系。
达里尔·吉尔迪从履历上来看,大概率属于这个派系。
换句话,这是个真真正正的实权派人物,不再是麦克莱德·肯尼迪或迈克尔·格雷迪、马克·米莱这类的套皮傀儡。
这是个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军方战略方向的人物。
军方这次是真的很认真要跟他谈判了!
布鲁克林看完达里尔·吉尔迪的资料后,默默想着。
抬起头,将刚刚看完的资料在大脑中整理一番后,布鲁克林闭上眼,细细思考起来。
回到家后,吃过晚饭,布鲁克林直奔书房,打开电脑,邮箱里正躺着两封新邮件。
一封是来自鲍勃的,一封是来自麦克莱德的。
两封邮件的内容是一致的,里面都是争议名单与共识名单。
这是谈判的前置工作,是布鲁克林与达里尔·吉尔迪见面之前,鲍勃跟麦克莱德做的前期工作。
但布鲁克林要看的不是这个,尽管答案可能就在这里面。
布鲁克林需要鲍勃的一个解释,他一直在等鲍勃的解释。
今他是接到麦克莱德·肯尼迪的电话通知,告诉他跟军方的谈判放在明上午的。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打电话的人不对。
他应该从鲍勃口中得知谈判时间跟谈判对象。
第二个,通知时间不对。
鲍勃应该比这更早告诉他。
私人助理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这种被人搞偷袭的可能发生。
鲍勃已经给他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了,从未给出过错,布鲁克林一直非常信任鲍勃,把他当成最可靠的伙伴跟臂助。
可今,鲍勃在与军方谈判这件事上的表现,非常让布鲁克林失望。
这已经不仅仅是失职这么简单了。
这是严重的错误!
军方谈判对布鲁克林来有多重要?
这是真正事关布鲁克林生死的大事情。
别看看起来早一个时晚一个时得到消息似乎都没有影响,实际上影响简直不要太大。
这种谈判中,哪怕早一个时得到消息,多收集对方一个时的资料,也有可能在未来的谈判中左右胜负。
而现在,布鲁克林几乎是毫不设防地面临对方全副武装的袭击,谈判还没开始,他就已经陷入了被动。
之前在车上得到的资料,只是华府那边例行收集的资料,根本不够详细。
那份资料大部分在网上都能查得到。
靠着这份资料,布鲁克林甚至无法完整地分析出达里尔·吉尔迪的人物性格。
这就是鲍勃一个疏忽,给布鲁克林造成的损失。
喜欢美利坚大法官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美利坚大法官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