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生活散记·印证1000元
易中生
对农村没有固定收入的百姓,是不是每个月有1000元的收入,因这些年只是零星在农村待过,所以很难评,只能如实作点滴记录。
17年的时候,因老娘生病,在家待了半个月。每在村里几乎看不到几个人,要不常年不在家,有的刚做不久的房子就铁将军把门。有的清早出去,傍晚回来,在县城工业园区打工,听多是按件计酬的,两三千元一个月不等。在家里的几乎是老幼,最多起到看门的作用。村旁边有人承包了一片农田种西瓜,要雇请人拔草打枝,在这夏,中途回来喝点开水,全身是汗,问其工钱,每70元,还不是有做。
清早,就看到村里原来当生产队长的长辈,现在已经是耄耋之年了,一只脚不方便,但还是拿把大竹梢扫帚在扫着全村屋前屋后的卫生,尽管不是很脏,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家养猪,鸡鸭也很难看到几只,再早前做饭主要是烧柴火,现在几乎没有,要不烧电要不烧煤。所以就没有多少污染源,这公共场所只要每稍微打扫就还算干净了。现在这卫生也是镇和村统一管理,每个月开三五百元给他,尽管事不是很多,但他并不满意,他不愿意做了。我不愿意做,这三五百元也没樱他也只好默许。
拖垃圾的专用汽车来了,跳下一个男人,因戴着草帽,看得不慎清晰,好像早前在公社谋职的临时干部,我们也装作互不认识。他利索地拉桶,挂钩,启动,翻桶,完后开车走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的威风现在只要能谋生还能考虑其他吗?
村子离集市有一两公里,等我骑电动车到的时候,已经没有几个人在卖菜了,问答,如果你晚来半时,你就只看到这几个卖店材了,所谓卖店菜就是有摊子的卖外面进的菜。本来我们这的集市早前不是这样的,还有一个古历一四七的法,也就是这几附近的人会来赶集,还算热闹,现在没有了,只有清早这不到一时的买卖。现在只有大概十来个来人各自前面放着一两样自己种的常见菜,他们都能叫出我的名字,希望能买他的,我只好挂着笑一路看看,后来挑了几项价也不好意思还就买下来。因为价本来不高,再不好意思还价。至于他们在这里每能卖多少钱,我估摸能有二三十元就很不错了。这样满打满算一个月也就几百元。
农村收入来自哪里,我曾追问过我的上一辈,他始终没有出答案,能打工就去赚几个活钱,手气好的打牌桌子上来几个,实在困难的或脚手长一些的,办一个低保也饿不死人。有手艺的生活应该是最好一些的,毕竟一些基本的工艺还是要人去做。至于田地里,现在并没有几个人把它看作主要的经济来源,只是种得自己够吃就可以。我们这不叫生活,是叫活命。他还乐观,年年难过年年过,也没有看到哪里饿死人。
差不多这就是我看到的农村的现状,至于每个人一个月是不是有1000元的收入,我也无从算起。反正我所感到的与别人的总有些差距。
2020.6.8
喜欢实事闲说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实事闲说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