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子两人还没到,林依兰和秋燕便趁这几日准备开店事宜。
先找人将房屋简单装修一下,背面开扇门,中间起半个隔断,再放一活帘,前面靠墙搭了两个大灶,两个灶。
又让丁牙侩介绍了两个力气大,名声不错的大汉,名为李大李二,是两兄弟。先约定每日运四次水,分别是早上两趟,中午两趟,且午饭之前必须待在店里,林依兰包早饭午饭。
置办了两个大的蓄水桶,一个打样的桶,桶比卖水婆子的大些,价格却低了一文。
这还不算什么,林依兰特意去和谈了八户有井的人家谈了,运一次水给那户人家五十个铜板。
每隔一日去一家,这样就不用担心别人自家水不够吃。
秋燕和那两个大汉均是一脸震惊,林娘子居然不去打河水,反而特意去别人家买水来卖,那还能赚到钱吗?
林依兰已经算过账,只是少赚几成罢了,但这是她的底线,河里的水怎么能拿来卖呢?
林依兰很想买个马车或者牛车,可惜实在是没地方养,所以只租了个牛车用来运水。
五日后,一切准备就绪,王婆子和王月也终于赶到。
别看是本生意,但这一系列下来也花费了不少。
王婆子到了后,林依兰考察了她的手艺,中规中矩,又赶紧手把手教她活馅儿,最终做出来味道比外面那些早点铺子还好吃些。
因为林依兰有前世的经验,这次调料买得充足,味道自然会略胜一些。
十日后,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林记早点铺和王记水肆正式开张。
这次再也不用林依兰和秋燕亲自去吆喝了。
原本就是处于居民区,再有鞭炮声响,吸引了很多人来。
这些人手里均拿着一张单子,见陵里的人便问道:“是这里吗?有这张纸可以算两文钱?”
白青大声道:“是的大娘,凡是拿着这张纸券的,不论买早点或是买水,全都可以直接抵扣两文钱,比如你买一桶水,就只需要三文啦!”
周遭人声鼎沸起来:“竟然是真的?真有这种好事?”
“来,我先买水。先给我试试。”
前后门一时蜂拥而至,有人问旁边手拿纸券的人:“这上面写的什么?你这是哪里来的?”
那人答道:“嗨,我也不识字,不过你没听那哥嘛,算两文钱呢!昨日林娘子来我家免费发这单子,幸好是真的!”
有人可惜:“哎呀我当时不信,就没接这纸,太可惜了。”
“我昨好像不在家,也没有这纸券。”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水肆,见这水又多又便宜,大多数人都买了几桶。
一传十十传百,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还有好些人是已经在卖水婆子那里买了水,又听邻居这儿开了家便夷水肆,不禁懊悔,赶紧来看看。
买早点的人没有买水的人多,这是正常的,相信过不了多久,早点才会是他们真正的赚钱来源!
两个时辰过去,门市才渐渐冷清下来,几人终于有了喘息时间。
水早已被抢购一空,李大李二又运了一趟,将蓄水桶填满才放心。
早点铺的名声还没有打出去,因此并未卖完,几人便将这些剩下的全都吃了。
王婆子问林依兰,明日是否要少准备一些?
林依兰道:“不,还得多做一些。”
吃过午饭后,林依兰便让王婆子和王月收拾完毕便去休息,毕竟她们两个人都是凌晨四点起床的。
李大李二也让他们回去了,若下午有需要再去叫他们。
林依兰捶捶自己的腰,秋燕满脸兴奋地数着钱。
待数好后,兴奋变成了苦瓜脸。
“娘子,卖水得了三贯多,卖早点收了一贯多,一共不到五贯,咱们每日的支出都要接近三贯,还不算之前投了那么多钱,这得多久才回本啊。”
林依兰有些懵,难道她成本算错了吗?
秋燕还在那里算账:“前期的租车费,装修费,买厮费……”
林依兰打断道:“买厮不算,不论开不开店,都是要买的,你放心吧,最后肯定比你那摆摊赚得多。”
秋燕一想,一赚一贯多,五五分成,好像确实挣得要多些,只是累零。
林依兰回房总结了一下,水的利润很低,除去所有成本,每桶水只能挣个一文钱,也正是因为如此,林依兰敢保证这里不会有她的竞争对手,因为没有人会愿意为这一文钱的利润跑来跑去,而林依兰主打的就是薄利多销!
今日卖水的婆子来看过了,但她毫无办法,卷不过林依兰,只怕过几就会放弃这里了。
而今日他们利润很低的原因,就是因为水卖得多,早点铺转化率还没跟上,等大家适应些了,她这营业额只会蹭蹭上涨。
第二日趁着人多时,林依兰特意让许南去店里买了水,秋燕完全不明白,许二哥要水也需要买吗?
直到林依兰开了个会,她这才懂了。
林依兰道:“你们可要记住了,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咱们是做吃食生意的,一定得盯紧了。
水肆这里,李大李二你们是运水的,每次运水之前一定要尝一下那井里的水,确定没问题后再运过来。
待他们运来之后,秋燕和月你们也要确认这水无误,一旦没有确认就开始售卖,出了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
卖水时要看紧蓄水桶,防止有人恶意投毒!
若在哪个流程出了问题,我只找负责这流程的人,必不会轻饶!你们可听懂了?”
众人都道:“奴婢(的)知道了。”
秋燕这才知道,让许南来买水,就是为了让众人看到,有官员在喝这水,若谁敢做坏事,官员们必不会饶了他。”
其实这里是楼店务的房子,买这水的官员并不少,林依兰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一个多月过去了,两人收回了前期投入的本钱,每人还额外剩下了十五贯,因为林依兰自己出了买啬钱,因唇现在存款也只有二十贯而已。
林依兰马不停蹄地将这钱投入到田地里。
听许南,有一位农官,去年开始试验两熟制,秧苗不在水田中生长,而是在专门的苗圃中培育,也就是秧池。五月初再将育好的秧苗移入稻田,待八月收成后,又可以栽种占城稻或者是冬麦,实现一年两熟的目的。
喜欢宠妾惊华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宠妾惊华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