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郭臻返回南京坐镇,朝堂之事立刻顺畅了许多。
内阁传令,命南直隶、湖广和浙江三地重新测量各处田地,没收各地豪族隐匿的田地,但不再追究当事饶责任。
姚启和杨巍都是能臣,知道郭臻有心打击各地望族势力,下手绝不手软。
朝令传下去不到三,南直隶总督杨巍上奏:“楚王郭臻北伐大捷,收复扬州、陕西等地,又重农事修水利,使江南湖广不见饥民,文治武功莫过如此,眼下江北东虏猖獗,河山破碎,大明圣皇帝年老体弱,久不上朝,请封楚王为大明摄政王,执掌朝事。”
这封奏折没有送到楚王府,而是按照大明朝政正常的程序先送到了内阁,几位内阁大学士激烈讨论了一,封存了这封奏章没有送入皇宫,也没有人主动找郭臻提及此事。
这样劲爆的消息隐藏不住,南京城内很快议论纷纷,大明从未有过封摄政王的先例,而且摄政王这个名号,很容易让人想到满清有个相同的位置。
朝臣都在猜测,这封奏折是不是楚王郭臻的授意?
或者是楚王郭臻在投石问路?
内阁封杨巍奏折七后,湖广总督姚启的奏折到达南京,再推楚王郭臻为摄政王,几位内阁大学士又商量了一,再次封存了奏折。
七月十三日,烈日当空,南京城内十分闷热,吏部尚书陈珑登楚王府拜访。
内阁几位大学士做出封存两封奏折的决定,但内部意见不一,有义愤填膺破口大骂者,有心中激愤不敢言者,也有蠢蠢欲动者,陈珑是默默投出反对票的那个人。
郭臻与陈珑关系匪浅,从并肩作战到结为姻亲,眼下这种局势,无人敢质疑郭臻,复兴社很大一部分口水兜喷在陈家。
郭毅出府迎接,把准岳丈引入内宅,郭臻身穿便服开中门迎接,他今的着装不是正式会客的服饰。
陈珑看见郭臻,远远作揖行礼:“见过王爷!”
郭臻笑道:“今是会友,你我之间无需顾忌身份!”
既是会友,随便一点也无妨。
陈珑坦坦荡荡,两人分宾主坐定,仆从端上茶水。
郭毅在一边侍立,这是郭臻的主意,对坐的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父亲,一个是他的岳丈。
“王爷征战辛苦了!”陈珑声调颇高,似乎在奠定今会谈的基调。
郭臻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义正言辞道:“无论是朝堂还是战场,都是在为大明效力。”
陈珑不准备废话,直接兴师问罪:“近日朝堂传的沸沸扬扬,南直隶总督杨巍与湖广总督姚启上奏请封王爷为摄政王,对此,王爷如何看?”
郭臻缓缓端起茶:“是吗?”
“王爷统领大明恢复基业,龙将军兵进陕西,局势正在紧要时,朝堂不安,军中士卒便难安心!”
“士卒安不在朝堂安,而在朝廷的赏赐是否公平丰厚,今年户部入不敷出,若不加征商税和矿税,只怕已经支撑不下去了。”
陈珑胸口起伏,神色有些激动,郭臻出这番话,是变相承认杨巍和姚启上奏是受他的指使了。
朝堂之争,动怒则要坏事。
陈珑压制住到嘴边的质问:“闽粤延平王近日不稳,王爷要在此刻加封摄政王,只怕会授人以柄。”
“原来内阁知道此事,不知为何没有人来告知本王,难道是想见本王败亡吗?本王不加摄政王,卧子兄能否保证郑珑不会起兵?”郭臻依旧神态温和:“更何况,郑珑为何会起兵?有人不想见本王,本王退让一步,就能海阔空吗?”
郭臻温和的言语如一柄锤子,重重敲打在陈珑的嘴唇边。
隆武皇帝命张瑾带出诏书,做殊死一搏,无论成败与否,郭臻可以不在乎,但必须要做出回击。
朝堂之争,不是和气生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陈珑无言以辩,断言道:“王爷此举会让大明朝廷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也许会吧!”郭臻笑声爽朗:“你我携手,弘光元年那么难的日子都闯过来了,现在有了半壁江山,胆子难道还变了吗?”
陈珑仰起头,与郭臻对视,毅然道:“王爷若是执意如此,我只能请辞吏部尚书之位。”
“你我的关系也要如此吗?”
“私情是私情,公义是公义!”
陈珑见郭臻眉头皱起,苦笑道:“我辞职后,会回松江闭门谢客,不再管朝堂之事!”
郭臻露出促狭的笑容:“若是本王兵败,东虏再下江南,你也不问朝堂之事吗?”
陈珑再也忍不住,斥责道:“请王爷休要以国事为玩笑!”
“本王从来没有以国事为玩笑!”郭臻收敛笑容:“只是这下不仅仅是朱家的,当然也不会是我郭家的,顾武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下是所有大明饶,卧子兄经历了剃发令,难道还这么冥顽不化吗?”
陈珑长叹一声道:“你的我都明白,道不同矣!”
郭臻也跟着一叹:“既然如此,便请卧子兄回松江吧!”
陈珑默然走出楚王府,回家后托病不出,不见外客。
内阁首辅为马英,实际以吏部尚书陈珑为首,江南复兴社现在以几社为龙头,陈珑在几社中一言九鼎。
消息传出之后,短短半之内,陈府紧闭的大门前站满了来访的客人。
一连三,陈府门前的人群没有疏散的意思,还有人不断把名帖往门房手里塞,陈珑被逼无奈,只见几社徐远一人。
徐远进陈府与陈珑彻谈了两个时辰后,出门劝出身几社的官员退去,其余人见势头已变,各自散去,陈府渐渐恢复了平静。
七月中旬,罗靖的信使奔入楚王府。
延平王府的侍卫在护送张瑾进入四川的途中被伏杀,无一人逃脱,但扒光了那些饶衣服也没有搜到圣旨。
张瑾只是个诱饵,交出隆武皇帝的密诏后,他已经失去了价值,郑珑还是有办法把密诏送到吴桂的手上。
当然,这份密诏也只是个由头,吏部尚书门口聚集的官员和千里之外刺杀都没有影响到南京朝政改变的脚步。
楚王郭臻传令,命南直隶总督杨巍、浙江巡抚张煌和湖广总督姚启进入南京,询问各地军务民事。
明眼人都的看出来,楚王郭臻登摄政王如弓在弦上。
喜欢大明狂婿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大明狂婿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