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疗养生

花明楼热疗养生馆

首页 >> 热疗养生 >> 热疗养生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疯了吧,下乡小知青竟是玄学大佬 王爷,你是关不住我的 巫女穿越事件簿 穿越成童生,靠摸鱼抓虾养活全家 伴你长大 重生1959:进山打猎,开局救下女知青 我死后,女帝杀光文武百官 重启2008:从拯救绝色女老师开始逆袭 冥夫来袭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热疗养生 花明楼热疗养生馆 - 热疗养生全文阅读 - 热疗养生txt下载 - 热疗养生最新章节 - 好看的N次元小说

第11章 人体经络与穴位(七)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开0.1寸。红白交处,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主治妇科病,慢性出血症,癫狂,多梦,惊风,腹满,暴泻。操作方法为浅刺0.1寸。

功能作用:生发脾气。

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功效:调血通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

配伍: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大都,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属足太阴脾经。本经荥穴。在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郑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主治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等脾胃病症;热病,无汗。直刺0.3-0.5寸。艾柱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健脾和中,泄热止痛

解剖:大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趾骨基底部。布有足底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浅静脉网,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效:本穴属所溜之荥穴,阴荥属火,是脾经之母穴,故补之能益火生土,调健中州,统治一切脾虚之疾。若因脾虚无力充养肌肉所致腰腿疼痛,麻木不仁,日久肌肉萎缩,刺灸大都都能健脾益气,促进饮血通畅,从而麻木之疾可除。

配伍:大都配足三里、枢、中脘、脾俞、上巨虚能健脾祛湿利水治疗脾虚泄泻;配中脘、公孙、丰隆、章门能降逆止呕治疗痰饮呕吐;配膻症巨阙、心俞、丰隆能通心脉,调气血治疗痰浊厥心痛。

太白,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属足太阴脾经。输(土)、原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末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布有隐神经及腓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的分支。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脚气,痔漏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疾病〗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公孙,经穴名。出《灵枢·本书》。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脚气等。直刺0.6—1.2寸。

功能作用: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解剖:在拇趾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匪浅神经分支。

功效:健脾益胃,通调经脉。

配伍:1、配丰隆、中魁、膻中,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呕吐痰涎,眩晕不已。

2、配解溪、中脘、足三里,有健脾化食,和中消积的作用,主治饮食停滞,胃脘疼痛。

3、配束骨、八风,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足趾麻痛。

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之一,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三阴交在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常拔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治疗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显着。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功能作用:活血调经,益气健脾,培补肝肾。

解剖: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功效: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

配伍:1. 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

2. 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

3. 配子宫穴治疗阴痿;

4. 配大敦穴治疝气;

5. 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漏谷穴 Lou gu xué(Sp7)

人体穴位名,位于腿内侧,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

对腹胀,肠鸣,尿路感染,下肢麻痹,及腹中热,心悲气逆,腹胀急,便不利,失精,厥气上头癫,足踝肿痛,有治疗效果。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部之气及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混浊的气态物由部沉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脾经阴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之。

地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脾舍。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郄穴。在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布有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分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泄泻,水肿,便不利,痢疾,月经不调,痛经,遗精等。直刺1—2寸。

功能作用:渗散脾土水湿。

解剖: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功效:健脾渗湿,调经止带。

配伍:1. 配中极、三阴交穴治痛经;

2. 配梁丘、中脘主治急性腹痛。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功能作用:排渗脾湿。

解剖: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配伍:配肝俞、至阳治黄疸;

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妇科病,血热性皮肤病,膝股内侧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化血为气,运化脾血。

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配伍: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曲池穴治瘾疹。

箕门穴,中医学经络术语。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穴上6寸。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主治疾病〗 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冲穴腹股沟疼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穴义〗脾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

〖名解〗箕,土箕也,担物之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脾土物质在本穴运行转化。本穴物质为血海穴水湿云气胀散而来的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变为强劲之势并吹带脾土物质随其而行,穴内的脾土物质如被土箕担运而出,故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风气及随风气吹起的脾土尘埃。

〖运行规律〗脾土尘埃随风气循脾经上行并沉降于本穴的上部区域。

〖功能作用〗运化脾土微粒输送人体各部。

冲门,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慈宫、上慈宫。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之会。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布有股神经,内侧为股动脉。主治腹痛,疝气,便淋沥,尿闭,带下,产后血崩等。直刺0.5-1寸,避开血管。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健脾化湿,理气解痉。

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配伍:配气冲治疗带下;

配枢、太冲等主治疝气。

府舍穴是中医针灸穴位之一,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归属足太阴脾经,针灸之可治腹痛,疝气,积聚。

解剖: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腹结穴是指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太阴脾经,主治腹痛,泄泻,疝气。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配伍] 配气海、枢治腹痛。

大横,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肾气。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阴维之会。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第十肋间动、静脉。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以及肠蛔虫症等。直刺1—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作用:运转脾经水湿。

解剖: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10肋间神经。

功效:温中散寒,调理肠胃。

配伍:配枢、足三里治腹痛。

腹哀,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腹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及第八肋间动、静脉。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痢疾,消化不良等。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冷降脾浊。

解剖:在腹内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有第8肋间动、静脉;分布有第8肋间神经。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调肠。

配伍:配气海穴治肠鸣。

食窦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太阴脾经。

[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胸胁胀痛,噫气,反胃,腹胀,水肿。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溪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第4肋间隙,胸大肌外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第4肋间动、静脉;布有第4肋间神经。主治胸胁疼痛,咳嗽,乳痈,乳少。操作方法为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生发脾气。

解剖:在第4肋间隙,胸大肌外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第4肋间动、静脉;布有第4肋间神经。

配伍:1. 配内关、檀中治胸中满闷;

2. 配侠溪主治乳肿痈溃。

胸乡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太阴脾经。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在第3肋间隙,胸大肌、胸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主治胸胁胀痛。操作方法为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外传脾气。

解剖:在第3肋间隙,胸大肌、胸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3肋间动、静脉;布有第3肋间神经。

配伍: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周荣,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别名周营。属足太阴脾经。位于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在第2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2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肌支,正当第1肋间神经。主治咳嗽、气逆、胸胁胀满。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止咳平喘。

解剖:在第2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2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肌支,正当第1肋间神经。

配伍:1、配肺俞穴、膏肓穴、膻中穴、尺泽穴治咳逆哮喘。

2、配库房穴、中府穴、尺泽穴治咳逆上气穴、呼吸多唾穴、浊沫脓血。

3、配华盖穴、紫宫穴、中庭穴、神藏穴、灵墟穴、胃俞穴等治胸肋胀满。

4、配行间穴、乳根穴、曲池穴、膻中穴治肋间神经痛。

5、配大肠俞穴治食不下。

大包穴,〖类属〗足太阴脾经第二十一穴。

解剖定位: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作用:宣肺理气,宽胸益脾。

主治:气喘,哮喘,胸闷,心内膜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食多身瘦。每坚持按摩该穴位,具有丰胸美容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双手按住大包穴后,从胸外侧向内推压胸部三十六次;其次,手掌按住大包穴,再旋转推压三十六次;最后,用手指搓揉大包穴三十六次。

〖配伍应用〗胸肋痛:配三阳络穴、阳辅穴、足临泣穴(《针灸学简编》)。

喜欢热疗养生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热疗养生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亮剑:太原一战封神,直升旅长! 钢厂濒临破产,反手打造军工基地 星际修仙:我是紫薇大帝 我用一盆花,炸翻了整个星际 晏总追妻娶一赠二 流水盏 偏执厉少,嗜宠如命! 四合院:带着空间回到48年 异宇宙计划 影后与歌王的暧昧日常 左手锤子右手剑,大师姐她通两界 问鼎九霄 极恶仙人传 穿成年代文被炮灰的锦鲤原女主 我真没想顿悟啊 全民御鬼:开局获得S级鬼王 电影教师 相思封锁情 天降小妖要逆袭 萤火之旅
经典收藏 穿越后,我在华娱惊艳众人 重生后我成为三界扛把子 综影视:祖龙杀疯了,我负责躺赢 修仙:绝美师娘要杀我 云过青天 当貌美娇软咸鱼手拿炮灰女配剧本 狂妻难追,腹黑王爷的悍妃 逍遥诸天,送易小川进宫开始 四合院:我许大茂,彻底黑化 亮剑:太原一战封神,直升旅长! 火影大杂烩 誓要与你终相见 枕上暖婚 敢惹本宫?巴掌扇脸绝不手下留情 妻妾同娶?和离当皇后不香吗 穿越之狐狸也修仙 嫁给疯子后,我躺平了 一世情妍,教授大人坑萌妻 坏蛋进化史 冥夫来袭
最近更新 丹道仙途 诸天:穿越秦时田言 婚情刺骨 不后悔,不回头,前任乖乖喊小舅妈 重生七零:前夫假死我改嫁,他急了 四合院:开局从办事员开始 浅风不及你情深 殉葬三年,弃女归来杀穿侯府 冬雷震震夏雨雪 这个主神空间怎么是缝合怪啊! 抗日:霍御风之铁血军魂 神奇宝贝世界旅程 穿越暴富,想躺平,却被逼上进 说好相敬如宾,侯爷生崽上瘾了 夭寿!我家超市能穿越 将门嫡女重生,反手扬了渣男骨灰 祈愿日记本:这个小李太花心 我有一卷度人经 修仙:我炼气期空间就有仙桃! 豪门妈宝女稳赢,综艺啃老第一名
热疗养生 花明楼热疗养生馆 - 热疗养生txt下载 - 热疗养生最新章节 - 热疗养生全文阅读 - 好看的N次元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