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皇上怎么办?
宋楚渝第二日早朝便要退位让贤。
如此爽快,倒令文武百官皆是一怔。
于情于理,新帝大可不必退位,且新皇政绩实在很好,乃众望所归。
宋楚渝只提了一点,若是宋廷烁登基,后宫辈分便不会乱。
故太子已被追封文昭敬德皇帝谥号,其生母尚在人世,若封太后,却与孝端恭懿圣文皇后重了辈分。
若封太妃,哪有皇帝生母封太妃?
若封皇后,现在的皇后方祯宁怎么办?如此更是乱了宫纲。
朝臣哑口无言,心中不服却无从辩驳,但也不能为了这个原因,就放弃一个对大梁有巨大贡献的帝王,更何况,还不知那皇子的资如何。
宋楚渝最后提出一个方案:他继续在任五年,若五年后宋廷烁比他更能胜任皇帝之位,那他便禅位,若五年后宋廷烁未能显露政治才干,此事就不必再议。
这个决定固然没人反对,没人会拒绝更优选,不仅不会拒绝,朝臣们还对此方案狠狠心动了。
五年,足以看清一个饶才干,也足够一个孩子充分成长,且五年后那个孩子十五岁,正值青年,精力充沛,雄心勃勃,若能继位,他将会有更长的政治寿命,更有利于一个王朝的兴旺。
梁幽帝和当今圣上的祖父孝景皇帝便是十五岁继位,政治寿命长达五十一年,他在位的这五十一年是大梁王朝最繁盛的五十一年,提起孝景之治,没有谁不怀念和向往。
若他们在朝为官时能陪王朝渡过一个新的盛世,于他们而言是无限荣光。
而且新帝禅位是有前提的:皇子才干比他更甚。
新帝已是十分优秀,若皇子比他还优秀,创造新的盛世就不是妄想。
朝中上下对此方案皆无异议。
宋楚渝提出这个方案是有自己考虑的,也和元曦、清慧好好商量过,是他们都认为最好的方案。
虽然他们夫妻不想做帝后,却不会真的自私到弃大梁子民的安危于不顾,那和不负责任的梁幽帝有何区别?
宋楚渝真正想禅位的原因是,他发现清慧确实比自己更有政治悟性。
他对清慧的赞誉很快就得到了印证。
朝堂上,太常卿卢原提及《王制》,清慧没看过这本书,但是不影响卢原的测试。
卢原告诉他《王制》的核心思想是“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想看看他如何理解。
清慧只思忖了一刻钟,便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他他认可这个观点,但他觉得若想舟行无阻,不若广开水源,如此舟能行更远。
他认为百姓直达听的渠道实在太窄,许多民间疾苦是传不到皇城的,主要原因还是如今官制体系太单一,一个官职要统管的事务太多,于官而言什么都得管就什么都管不好,于民而言最后什么都传不上去,官民利益不一致,便不能同心。
这一番话得朝中大臣颇有共鸣,事务过于繁杂,确实如此!
比如太常要统管太学,还要管祭祀、神只等等。
文武百官惊呆了。
皇子不仅能举一反三,还能想到与此相关的问题,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他们开始期待这位皇子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宋楚渝却不以为意,因为他看到的比他们多多了。
他相信未来的五年,清慧会让他们心悦诚服。
可是夜里他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元曦问他怎么了。
他:“凌霄师是不是失散多年的皇叔,为何你和清慧在政治方面悟性都这么高?”
元曦一愣:“怎么这么?不会吧,师傅没跟我们过朝堂之事。”
“那他同你们什么?”
“没什么呀。”
宋楚渝郁闷了,他想不通。
不过不久以后,他就知道为何了。
元曦和清慧从不将朝堂之事挂嘴边,却经常论道。
他头一回听他们论道便惊为人。
他们认苍生为主而非帝王为主,他们主张敬保民,“”不是子,而是世间万物,“民”是真正的黎民。
因此凌霄子和凌云子对羽化无所畏惧,因此元曦纵使恨梁幽帝,却从不会对黎民百姓不管不顾。
他知道他们觉悟从何而来了,甚至觉得,这几人站的高度太高了,比庙堂还高。
清慧和元曦也有不同,元曦只是路见不平,人却是懒的。
清慧却有一颗济世之心,他想当师是因为他想渡苍生,救苍生于苦难。
元曦和清慧过,若当了皇帝,就不能当师,师可以独自修行,一步步传道,压力不会太大。
皇帝不同,皇帝有权势,皇权可以让朝野上下统一思想,可以实现更广泛的渡苍生,但一个举措就会影响举国安定,当皇帝担子很大。
她问清慧想不想当皇帝。
清慧很笃定,他想。
所以清慧和宋楚渝又有不同,他主观上想当皇帝。
综上,宋楚渝觉得清慧有意愿有能力,实在是比他更适合。
距上次朝堂测一个月后,朝堂又议起另一件大事——兵役制度的调整。
朝中几位封疆大吏都在管着自己的疆域的兵,多的兵朝廷不敢给他们管,但京中的兵没人训练不足以成为备用军。
梁幽帝在世时倒是征了兵,后来也没什么建树,这群新兵要放哪里,也是个问题。
宋楚瑜在朝堂上提出了兵农合一的思想,即征用郡兵,郡兵在乡为农,在军为兵。
正当朝臣们以为新帝在政见上扳回了一局时,新帝却,以郡为单位管理军队是他的思想,但兵农合一却是皇子的想法。
皇子真的是事事以民为。
文武百官已然看到下一个盛世了,内心激动不已,希望这五年早点过去。
有朝臣提出不若让皇子早些到前朝来任职,宋楚渝却他还,哪有皇子十岁任职的,不要着急。
宋楚渝一不着急,群臣又开始着急了,生怕新帝五年后不让位。
下了朝,宋楚渝气鼓鼓地回了长乐宫——元曦住的宫殿。
“你这群老头怎么回事,朕要让位,他们不让。朕等等,他们怕朕不让位。”
元曦哈哈大笑:“世人不就是如此吗?你我也是如此啊,既要又要,患得患失。莫为此而生气。”
喜欢嫡女下山后,靠玄学推翻皇位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嫡女下山后,靠玄学推翻皇位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