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首页 >> 华夏真相集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血色法师 穿越不造反,难道等过年 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 穿越枭雄 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 布衣枭雄 红楼群芳谱 我长生不死,独断历史两千年 三国:面相太狠被错认为无敌战神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四十八集 诸王反武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垂拱二年夏四月,太后命铸大仪,置于北阙,以岑长倩为内史。

六月辛未,以苏良嗣为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待价为右相,韦思谦为纳言。

苏良嗣遇薛怀义于朝堂之上,薛怀义偃蹇不为礼。苏良嗣大怒道:自高祖创建大唐,焉有朝臣遇见宰相,而佯佯不为礼者乎!

便命左右捽曳下殿,猛批其面颊数十。薛怀义满嘴流血,哭诉于太后。

武则虽然心疼,亦只得呵哄道:阿师今后上朝,当于北门出入可也。南牙乃宰相往来通道,汝勿犯之。

复又托言薛怀义深具巧思,故使其入于禁宫,参与监督营造之役。

补阙王求礼上表奏道:太宗之时,有胡人罗黑黑善弹琵琶,太宗阉之以为给使,使教宫人。陛下若以薛怀义有巧性,欲备宫中驱使,臣请阉之,庶免不致淫乱宫闱。

表上之后,武则不答。

秋九月丁未,以西突阙阿史那步真之子斛瑟罗为右玉钤卫将军,袭继往绝可汗名号,使管理五弩失毕部落。

己巳日,雍州刺史上奏进言,新丰县东南忽有山峰踊出。

武则闻奏大喜,以为降祥瑞,命改新丰为庆山县,四方皆都上表奉贺。

唯有江陵人俞文俊上书言道:臣闻气不和而寒暑并,人气不和而疣赘生,地气不和而塠阜出。今陛下以女主身处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而有山变为灾。陛下谓之庆山,臣以为非庆也。臣愚以为,陛下宜侧身修德,以答谴;若是不然,则殃祸立至矣!

太后览奏大怒,命将俞文俊流放于岭南,后暗派六道使诛杀于流放途郑

其时东突厥势盛,一面侵吞西突厥之地,一面屡次入寇安西。武则复遣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为帅,引安西府兵拒之。

黑齿常之奉旨西出,前至两井,遇突厥三千余人。突厥兵因见唐兵突至,遂皆下马擐甲以待。黑齿常之立率二百余骑冲击,突厥不敌,皆都弃甲逃走。

常之并不穷追,下令就地扎营,严整壁垒以待;又分兵一万给予副将,命其开至东南山上扎营,吩咐待见大营起火,便举火相应,兼且擂鼓吹角呐喊,以为疑兵。

安排已毕,将至日暮时分,只见西面征尘大起,原来是日间逃走突厥兵引领同伙大至。黑齿常之严令不许迎敌,只命在营中燃火,东南又有火起,鼓角大震。

突厥疑有埋伏,于是夜遁。

西突厥既平,武则闻报大喜,乃封黑齿常之为燕国公,食邑三千户;改授右武威卫大将军、神武道经略大使,其余职爵如故。

复迁狄仁杰为宁州刺史,前往甘陇道上镇抚。

狄仁杰在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当地汉民及突厥诸部爱戴。宁州百姓并为其立碑勒石,以颂扬其德政。

当时右台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所至之处弹劾大批州县官吏;但当行至宁州境内,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称颂刺史。因而便向朝廷推荐狄仁杰治政之能。

狄仁杰被征还京,拜为冬官侍郎,便为朝廷重臣。

其后不久,因西突厥屡次侵犯,武则令废于阗、安西、疏勒、碎叶安西四镇。

垂拱三年春,闰正月丁卯。

武则诏封皇子李成美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范为卫王,李隆业为赵王。

二月丙辰,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笃禄入寇昌平。武则复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帅,征发诸路军马抵御。

秋七月,阿史那骨笃禄联合阿史德元珍侵扰朔州,朝廷任命黑齿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右鹰扬大将军李多祚、王九言为副总管,率军反击突厥。

黑齿常之至黄花堆,大败敌军,追踪四十余里。突厥人四散而逃,败往大漠以北。左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表请穷追突厥残余,武则从之,令与黑齿常之会和,遥相声援。

爨宝璧贪功,只率本部出击,以致全军覆没。

武则命杀爨宝璧,黑齿常之只得返师。

其时纳言韦思谦以太中大夫致仕,诏命苏良嗣留守西京,裴居道为纳言,夏官侍郎张光辅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刘祎之欲复李唐之政,遂窃谓凤阁舍人贾大隐:太后既废昏立明,安用临朝称制!不如劝其返政,以安下之心。

贾大隐不答,却转身便将此事密奏太后。

武则不悦,谓左右内侍道:刘祎之被我所引荐提拔,今竟乃复叛我!

内侍意会,便唆使武氏一党,诬告刘祎之收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重金贿赂,又与许敬宗妾有私。太后览奏大喜,遂命肃州刺史王本立推审此案。

王本立命将刘祎之逮捕,当面宣敕示之。

刘祎之不服道: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太后闻而大怒,以拒扞制使为名,赐死刘祎之于家郑

刘祎之临死之前香汤沐浴,自草谢表,立成数纸。其表既上,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均称叹其文。

太后闻之,左迁郭翰为巫州司法,周思钧为播州司仓。诏拜魏玄同为检校纳言,以代刘仁轨之任,并命留守西京。

九月己卯,虢州人杨初成诈称郎将,矫称太后制命,于都市之中招募壮勇,欲迎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奉其为主;未久事觉,杨初成伏诛。

李显惊惧不已,主动上表请罪,后罢议。

武承嗣见太后不治李显之罪,心犹不甘,又使人诬告宗室嗣臣李孝逸。其曾向军中部将自云:我名中有兔,而玉兔乃为月中神物,当有子之分也。

太后虽欲借此除之,但亦知此罪过于勉强,遂以李孝逸有功于国,恩诏减死除名,流放儋州,直至病卒。

转过年来,诏改永昌元年。此时突厥之乱未息,吐蕃之师又日渐侵逼。

太后欲遣韦待价为将,使其领兵北击吐蕃。

凤阁侍郎韦方质奏请依照旧制,并遣御史为其监军。

太后反驳道:古者名君遣将,阃外之事悉以委之。比闻御史监军,则军中事无大,皆须承禀,将军不得其便。以下制上,非令典也;且何以责其有功!

镜头闪回,叙述韦待价由来。

字幕:韦待价,雍州万年人,象州刺史韦挺之子。

韦待价早年以门荫入仕,授为左千牛备身。

永徽四年,为卢龙折冲府果毅都尉,戍守辽东。在此期间,将军辛文陵率军招抚高句丽,在吐护真水遇袭,因无防备失利。

当时韦待价正与中郎将薛仁贵经略东蕃,便率部前去救援,与辛文陵并肩苦战,终于击托军。韦待价在激战中被流矢射中左足,但却隐而不言。

薛仁贵见此,便以探病为由,至榻前对韦待价道:未知将军尚肯救唐室否?

韦待价知其乃为鬼谷门现任掌门,此必然大有深意,于是欣然答道:将军乃大唐战神,国之栋梁,若有所命,无有不从。

薛仁贵:今子蒙尘,皇后用事,虽国之栋梁,亦无所施其用。我有预感,不久当解军职,且有流放南海之厄。但身担鬼谷掌门,不能扫除内患,光复唐室社稷,实在有愧列位鬼谷先师,死不瞑目。因见公怀忠贞之心,不忘李唐,又恰逢伤足,宜休养三年之久,方得痊愈。故敢求将定唐令牌及鬼谷秘籍托付,并委以复唐重任,未知可否?

韦待价闻言,于榻上起身,再拜言道:只恐力不能及,安敢有负将军之重托?

于是又拜四拜,就此拜薛仁贵为师。

薛仁贵遂将定唐令及鬼谷门秘籍付之,然后嘱道:此中有我门中历代掌门谱系,未至关键时刻,不可展示,以免泄漏机。你只可研习秘籍中道术及兵法战略,届时若宗室中才俊出世,你便奉其为第四十四代掌门,并领我门下弟子传人,佐其恢复李唐下。至嘱至嘱,不可违拗我意。

韦待价当即立誓应诺,谨慎收藏,并以患足疾为由,请归乡里。

此后不久,薛仁贵果因新罗之败被流放象州,淹留在南海六年,方得于晚年再被启用,免胄托,继而薨逝。

韦待价则在家中精研鬼谷秘籍三年,将安邦治国之策及用兵之道烂熟于胸。与当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咸亨三年,吐蕃侵扰边境,唐高宗授雍王李贤为凉州大都督。韦待价再被起用,出任凉州司马,后又改任萧州刺史。

因仗鬼谷门用兵奇术,屡屡防御吐蕃有功。仪凤三年,吐蕃再次入侵,韦待价被命为检校凉州都督,兼知镇守兵马事,率军抵御吐蕃,以少胜众,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久便被征回朝中,进封扶阳县侯。弘道元年,唐高宗病逝,武则临朝听制。韦待价升任吏部尚书,代理司空,并兼山陵使之职,奉旨营建乾陵,规模浩大。耗时仅有年余,至文明元年,乾陵便即修建完毕,不动国本,吏民无怨。

画外音:乾陵乃是关中唐朝十八陵之一,位于咸阳乾县北十二里梁山之上,是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合葬之墓。陵园规模宏大,采用“因山为陵”建造方式,规划巧妙,皆依阴阳五行之理,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者,也是唐陵中后世唯一未被盗掘者。

关于乾陵选址,更有神奇传,以至下皆闻,并且大有拥趸。

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决定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吉地,以建造帝陵。于是遴选两位名扬下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罡,另一位是太史令李淳风,命其二人分别卜地择址。

袁罡接旨后遍寻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中意之处。后至关中,半夜子时仰观象,见一处山峦紫气冲,恰与北斗相交。袁罡于是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就怀中摸出一枚铜钱为记,再盖上浮土,便即下山回朝复命。

李淳风接旨后,亦沿渭水东行,寻找宝地。一日正午艳阳高照,向北遥望,忽见秦川大地突出一座石山,便似一位少妇裸睡,五官齐全,双乳坚挺对称,连肚脐都也都具备。更为神奇者,是其股间并有一淙清泉,终日流淌不息。

李淳风大为吃惊,于是赶紧上山,影取子午,以石摆卦,拔出发簪,在二鱼相交处扎入,亦回朝复命。

武则闻其二人所奏,选中同一方位,便派人再去复查。使者来到梁山,见李淳风所插发簪,却恰好扎在袁罡所埋铜钱方孔之郑

使者还报,武则大为惊叹,遂令韦待价为督造总监,率人立即开工,很快就将乾陵修好,安葬唐高宗,其后自己也随夫葬于乾陵。

历史真相:其实在韦待价督造乾陵之时,李淳风已死十七年之久,袁罡虽无明确记载,亦谅必早已不在人世。故而此显为托名伪作,纯属杜撰之辞。

韦待价因督造乾陵大功,遂于垂拱元年入朝拜相,加授同凤阁鸾台三品。由是便于此间结识皇子李隆基,渐渐过从甚密。

韦待价因见楚王胸怀大志,异于宗室亲王诸人;又自觉去日无多,遂展开鬼谷门掌门谱系视之,方知李隆基正在谱中,便是第四十四代掌门。

于是大喜,便暗将定唐令及鬼谷秘籍授之,并委以恢复李唐社稷重任。

同年十月,武则任命韦待价为燕然道行军大总管,再次率军抵御突厥。大将军威势赫赫,大军到处自是战无不胜。

垂拱二年,韦待价凯旋回朝,升任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永昌元年,韦待价再次上疏朝廷,自谓不愿在京师尸位素餐,请求率军出征异域。武则大为褒奖,遂任命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三十六路总管征讨吐蕃。

闪回结束,书归正文。

是年七月,金风送爽,韦待价在寅识迦河(今新疆伊宁西南)与吐蕃交战。

当时副将阎温古逗留不进,又逢入冬后遭遇大雪,粮草供给不足,唐军死伤惨重,结果先胜后败。韦待价无奈,只得率军退回,屯于高昌。

武则闻报大怒,下令处斩阎温古,将韦待价除名为民,流放绣州(今广西桂平南)。其后不久,韦待价便在绣州去世。

便在韦待价西征吐蕃之间,垂拱四年,春正月甲子。

武则命于神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四时享祀,如西庙之仪。又立崇先庙,以享武氏祖考,命有司议崇先庙室数。

司礼博士周悰请为七室,减李唐太庙为五室。

春官侍郎贾大隐奏道:若依周礼,子七庙,诸侯五庙,百王不易之义也。今周悰别引浮议,广异述文,直崇临朝权仪,不依国家常度。皇太后亲承顾托,光显大猷,其崇先庙室应如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应辄有变移。

太后闻此乃止,复兴建立明堂之议。自太宗、高宗之世,屡欲建立明堂,因诸儒议其制度不决而止。及太后称制,独与北门学士议其制,不问诸儒。

诸儒以为明堂当在国阳丙己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太后以为距皇宫太远,最终命毁乾元殿,在其原址以作明堂。

于是便以薛怀义为之监造明堂大使,征役数万人众。十二月二十七日,明堂建成。高二百九十尺,四周各宽三百尺,共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以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有丈高铁凤,饰以黄金。亭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下有铁渠,以为辟雍之象,号为万象神宫。

明堂之北又修堂,以贮大佛雕像;堂高五级,至三级便可俯视明堂。明堂及堂建成之后,又改河南县为合宫县。有侍御史奏议明堂装饰太过,太后不听。

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乃故宰相郝处俊之孙。因参与议论明堂之事,武则闻而大怒,便唆使武氏家奴诬告郝象贤谋反,复命酷吏周兴推鞫,定以族诛之罪。

监察御史任玄殖表奏,郝象贤实无反状。太后愈怒,命将任玄殖免官。

郝象贤临刑之际,当众大骂武则,揭露宫中隐恶;并夺市人木柴,殴击行刑者。太后下令支解其尸,毁其父祖棺坟。自此终则之世,法司施刑,必先以木丸塞罪人之口。

武承嗣深知姑母急欲称帝,乃使人寻到一块白色玉石,复请巧匠,凿八字篆文于其上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五月三日,令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入皇宫,声称获此石于洛水之上,由夜叉神捧之以出。

武则大喜,命名其石为“宝图”,即赐唐同泰为游击将军。又亲拜洛水,行受图典礼。改宝图名为“授圣图”,封洛水为永昌洛水;洛水神为显圣侯,加特进,禁渔钓,为之立庙,祭祀之仪同祭四渎。并于水侧置永昌县。

五月十八日,武承嗣率群臣为武则上尊号为圣母神皇,并作神皇三玺。

无独有偶,至六月一日,有人于汜水之上复得瑞石,呈献圣母神皇。

武则更喜,命改汜水县为广武县。又改嵩山为神岳,封其神为中王、太师、使持节,神岳大都督,禁止百姓往山中刍牧樵采。

朝野吏民闻圣母神皇喜欢祥瑞,于是献瑞之风大起,甚于告密。其后有人献白石赤文,声言其石赤心,是对圣母忠诚无贰。

凤阁侍郎李昭德斥道:当真是滑下之大稽,岂有此理!汝道此石赤心,则下白心及黑心山石巨万,尽怀谋反邪?

有人又以丹朱漆于龟腹,上书“子万万年”以献,李昭德当即便以佩刀刮尽朱漆,劾奏其奸,请付予法司究治。

武则竟以此人心无恶念,即命释之。乃驾御明堂设朝,聚会群臣,并召宗亲。

当时冬官侍郎狄仁杰升任河南道巡抚大使,上奏吴、楚之地多建鬼神淫祠,奏请毁之,武则准奏。于是焚毁淫祠一千七百余所,独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

太后潜谋称帝,谫除宗室,故命诸王朝于明堂。

于是列出名单: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刑州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李元嘉子通州刺史黄公李撰、李元轨子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子申州刺史东莞公李融、李灵夔子范阳王李蔼、李贞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

诸王因在李唐宗室中皆以才行着称,大有美名,故尤被武则所忌。于是诏命常聚明堂,以便武氏宗族及手下酷吏陆续罗织其罪,各个击破。

韩王李元嘉早有察觉,内不自安,被逼无奈,遂密有匡复之志。便命儿子李撰,趁便递纸条与越王李贞道:内人病浸重,当速疗之;若至今冬,恐成痼疾。

李贞一看便即明白,“内人”是指武氏,“病浸重”是将发作;至冬恐成痼疾,是言秋季应当起事自卫也。

于是比及太后再召宗室诸王朝于明堂,李贞便在殿外与诸王递相惊怪道:我闻神皇圣母已罗织我等罪名,欲于大飨之际使人告密,尽收宗室,诛之无遗类矣。

因琅琊王李冲时在山东聊城守国,未至京师朝见,李元嘉又命李撰矫作睿宗李旦亲笔玺书,寄与琅琊王道:朕遭圣母神皇幽絷,诸王宜各发兵,前往京师救我。

李冲得书,诈为皇帝玺书,布于山东各州县道:神皇圣母欲移李氏社稷,以授武氏。

李唐宗室与勋旧功臣闻之,皆都大惊。

八月壬寅,李冲召长史萧德琮等心腹诸将,令其以子矫诏募兵,分告韩、霍、鲁、越诸王,及贝州刺史纪王李慎,各令起兵共趋神都。

太后闻之,暗道:正无理由杀尽李氏,此是你等自己寻死,须怪不得我!

便以左金吾将军丘神积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宫中禁卫飞骑,复集会京畿各营军马,分兵以讨李氏诸王。

李冲在聊城募兵,得五千余人,欲渡黄河东取济州,先击武水(今聊城阳谷)。武水令郭务悌大慌,西赴魏州求救。

莘县令马玄素率兵一千七百,欲于中道邀击李冲,但恐力有不敌,遂入武水拒守。

李冲率军至于城外,命推草车塞其南门,因风纵火焚之,欲乘火突入城郑未料忽然其风转向,烟火倒返,李冲军不得前进,由是气沮。

军中有堂邑人董玄寂,便趁此机对众军道:琅邪王与国家交战,此乃是造反,诛灭九族之罪也。故此苍不佑,风吹火返。

李冲闻而大怒,立斩董玄寂以徇。众军大惧,因而散入草泽,不可禁止,最后惟余家僮及左右数十人在。

李冲只得北走博州,申时将至城门,为守门者所杀;凡起兵只有七日,便告失败。

丘神积引军到至博州,城中官吏素服出迎,皆被丘神积挥刃杀之;更趁势大杀城中吏民富户,掠其家财以为己有,破博州千余家,狠毒甚于盗贼。

又越王李贞,闻报李冲在聊城起事,亦举兵起事于豫州,分兵攻陷上蔡。

九月丙辰,武则命左豹韬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率兵十万往讨越王李贞,又命张光辅为诸军节度。

更命削李贞、李冲皇室属籍,更其姓为虺氏。

李贞闻李冲败亡,惊惧不知所为。却逢新蔡令傅延庆募得勇士二千余人来投,胆气复壮,乃宣言于众军:琅邪王今已破魏、相数州,有大兵二十万,朝夕至矣。

诸将闻此,军威大振。

李贞更征发属县之兵,共得五千人众,当下分为五营,使汝阳县丞裴守德等人为将,署任九品以上将官五百余人。

然而所署诸官皆受迫胁而为,毫无斗志,惟有裴守德同谋协力,真心效命。

李贞便以己女嫁以为妻,署任裴守德为大将军,委以腹心之任。又使道士及僧侣诵经,以求事成,命左右随从及战士皆身带辟兵符,谓曰刀枪不入。

便在此时,探马来报:中军大总管麹崇裕率军行至豫州城东,距此仅有四十里。

李贞闻报,遂遣少子李规为将,裴守德副之,引全部人马出城拒战。则午时出城迎敌,未至酉时便即溃败而归。

李贞大惧,欲图闭阁自守,则夕阳西下之时,征尘起处,麹崇裕已军至城下。

左右近侍对李贞道:大王乃皇室贵胄,岂可坐待受戮于下臣哉。

李贞闻言有理,乃与李规、裴守德及其妻皆都自杀。

麹崇裕平定豫州之叛,便即班师洛阳,来向朝廷报捷。于是诸王之乱被平,李贞、李冲、李规等人首级悬于东都阙下。

武则欲悉诛韩、鲁诸王,命监察御史苏珦按其密状。苏珦讯问,皆无明验。有人密告苏珦与韩、鲁二王通谋,太后召其诘之,苏珦抗论不屈。

太后顾忌苏珦在朝名望,遂道:卿乃大雅之士,朕当别有任使,此狱不必卿也。

乃更使周腥人按察韩王之案。于是鞠审之下,便收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撰,并常乐公主,皆命自杀,更其姓曰“虺”。

诸王谋反案具结,越王李贞父子兵败被杀,武则便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处置李贞留在豫州党羽。经过讯问,查出州内与李贞有牵连者六七百家,五千余人。

狄仁杰以比皆是被迫胁从事,密奏太后,请加仁恤宽恕。武则从之,皆命赦免死罪,流放西北丰州。

被流放者路过宁州,宁州父老迎接慰劳,问道:是我狄使君复活汝等豫州人邪?

豫州流犯闻此,相携哭于德政碑下,设斋三日而后校

张光辅伐逆军时在豫州,部下将士恃功劫掠,又对州中多有求索,狄仁杰皆不答应。

张光辅怒道:公为区区州将,敢轻视三军元帅邪?

狄仁杰答道:乱河南者,只一越王李贞耳。未料今见一李贞死,千万李贞复生!

张光辅问道:此言何意?

狄仁杰怒道:明公总兵三十万,所诛者止于越王李贞。城中万民闻官军到至,逾城出降者四面成蹊,以迎将军。明公不爱百姓,却纵任将士暴掠,杀已降以为功,流血丹野,非千万李贞复生而何!某身为豫州父母,恨不得尚方剑加于明公之颈,虽死如归耳!

张光辅恼羞成怒,归告狄仁杰出言不逊,武则遂左迁狄仁杰为复州刺史。

镜头转换,李贞、李冲兵败被杀,复其余宗室子弟。

字幕:东莞公李融,虢王李凤之子。

李融曾为和州刺史,与本地历阳名士高子贡结为密友;并从其受业,情义殊深。

当闻太后诏命宗室诸王朝会于明堂之时,李融见为申州刺史,便密遣使至京求问高子贡,此去吉凶如何。

高子贡前因据城抵御徐敬业叛军有功,拜为成均助教、朝散大夫,正在东都。见李融遣使来问,不好详释,便只三字道:“来必死。”

李融闻此,乃称疾不赴神都。其后越王李贞起兵,遣使约会李融同反,李融仓猝间不能响应,又为官属所逼,遂执越王使者以闻朝廷,被武则擢为右赞善大夫。

李融由此躲过一劫,及还申州之后,自忖不能久安幸免,由是阴怀异志,便寄书黄公李撰,命其在朝中结交高子贡,推为谋主。

其后高子贡与李元嘉及李撰父子潜谋密议,书信往复,诸王内外相应,皆出自其策。其后诸王败亡,便即事发,高子贡被诛。

未几李融亦为支党所引,冬十月己亥被戮于市,籍没其家。

字幕:济州刺史薛顗,河东汾阴人,驸马都尉薛瓘之子,母为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之女城阳公主,故为唐太宗李世民外孙。

薛顗有两位兄弟,分别名为薛绪、薛绍。因封河东县侯、济州刺史,又为皇亲贵戚,故与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交谊深厚。

诸王反武之时,李冲便寄书薛顗,望其参加同谋。薛顗积极招兵买马,响应李冲起兵。事败之后,武则下令将薛氏三兄弟擒执,即命将薛顗及薛绪处死。

薛绍以为太平公主夫君之故,又太平公主正怀孕第四子,便未立即诛杀,命杖一百,最终饿死于狱郑两年之后,武则诏命太平公主改嫁从侄武攸暨。(本集完)

喜欢华夏真相集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华夏真相集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满级力量,我真不是来打架的 我的游戏穿越系统 特种兵之狼神传说 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 惹上豪门:总统大人请放手 四合院:霸占采购科,我日入斗金 小欢喜:漫漫淡淡 离婚后,总裁发现心上人是前妻 巫女穿越事件簿 冲喜第二天,植物人老公被气醒了 导演别刀了,已老实求放过! 全民御鬼:开局获得S级鬼王 育儿师天降,携26子共谱华章 武元道 综影视之宿主小幸运 七零军婚肥妻满世界混的风生水起 综影视之念曦 坏蛋进化史 小师妹明明超强,却分外柔弱 天灾末世:农家孤女独自逃荒
经典收藏 大唐:太子的轻松日常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大明亚皇 大梁黑中介 三国:从农村小屁孩到千古一帝 华夏先祖屹巅峰 我岳父是朱元璋 盛唐风云记 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 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摄政红楼 明末:边军不退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火红大明 回到乱世当皇帝 重生开局多子多福 诸天皇帝聊天群
最近更新 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 南北朝:季汉钢铁王朝 大明:从少年天子到综武盟主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天凉了,给本皇子披件龙袍不过分吧? 穿越大明,我成了崇祯的帝师? 红楼从庶子开始 鼙鼓揭天破宋来 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 开局收女帝,我成军火头子了 崇祯:30年不上朝 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 一边阳光一边乌云 大明元辅 被诬陷造反,我反手自己当皇帝 女帝娘子是反派?可她对我很温柔 密谋造反二十年,皇帝以为我在摆烂 逍遥紫衣侯 穿越成王者
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华夏真相集txt下载 - 华夏真相集最新章节 - 华夏真相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