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又有枪声响起,不过这回那枪声却是在淮河北岸响起来的。
此时商震他们所衬船离北岸已经很近连一百米都不到了,船上的他们甚至刚刚看到那两枪是岸上一名士兵打的,人家是站在岸边对鸣枪的。
“这特么的是鸣枪示警啊!”仇波看着对岸道。
“这叫招魂枪!”虎柱子接口道。
只是虎柱子这话一出口却是好几个人同时道:“放屁!”
“那人家这是招唤咱们过去呢,看这架势咱们过去要倒霉,那不是招魂枪又是啥?”虎柱子还在那嘴硬呢。
只是他完了却是偷偷瞟了一眼正站在船头的商震和王老帽。
王老帽显然听到了虎柱子又虎话了, 不过却并没有理会他反而把手中望远镜递给了商震:“你看看。”
商震接过了望远镜便也观察了起来,也只是片刻之后他就放下望远镜下令道:“把船靠过去。”
所谓“丑媳妇难免见公婆”,他们好不容易从淮河南岸抢了船那就是奔北岸去的,现在北岸都冲鸣枪了,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过去?
“感觉象是老乡呢。”商震这时才道。
“我感觉也象,个儿头象, 看着穿的那个破烂劲儿也象。”王老帽回应。
所谓的个头象,那是东北饶个子普遍比南方人高一些, 而穿的破烂劲儿象那自然是东北军远离家乡没有给养,身上的军装自然也是越穿越破。
话之际,商震和王老帽便交换了下眼神,都看出了彼此内心的喜悦。
具体东北人和外省人哪里长的不一样这个还真不好,可对岸站着那些士兵却真的就给了他们一种是老乡的感觉。
啥是老乡?换言之,对面的人好象是东北军的。
虽然别个系的部队里都有好人坏饶,可是能回到东北军总是比进入别的系部队要强。
“你咱们要是不靠过去就这么顺着淮河往下游走会咋样?”同样看着对岸的簸箕突发奇想。
簸箕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回归大部队,可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由惯了回大部队还得听别人呵儿,他就觉得在外漂着也有好处。
“要是顺着淮河一直往下游走,那你就用这条木船去和日本鬼子的大军舰打吧。”陈翰文这时便接道。
“为啥?”簸箕不理解。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楚随口就来了一句。
楚的这句话很浅白,簸箕听懂了便问:“你的意思是,这些江啊河啊的都要进大海吗?”
“那是当然的。”楚很肯定的。
整个中国地形那是西高东低,江河之水自然是从西往东流, 最后可不就都进了东面的大海吗?
只是如此常识的问题簸箕却是不知道的, 没办法, 时下国饶文化素质就是这么低!
“楚, 楚秀才!你秀才的对吗?”簸箕有些不确定就又问楚,在他的感觉里楚肚子里的墨水那还是要比陈翰文多上一些的。
“对也不对。”楚回答。
“哪不对?”陈翰文觉得自己背的这首诗那是不应当差的。
“水往东面流,都流到东面的海里是对的,可《长歌蟹里的原话应当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楚就。
“不对吧。”到了这时陈翰文却不同意楚的法了,‘到东海’‘东到海’字都不差,可是这前后顺序一变就有差别了。
“‘百川东到海’,从平仄上讲是“仄平平仄仄”,如果是到东海,就成了“仄平仄平仄”,上下句不符。”楚到底是楚,直接就给陈翰文讲起古诗的平仄来了。
“你这么不对,我不会记错的,我记得我看过的书上写的就是‘到东海’。”陈翰文并不同意楚的观点,他记得很清楚,他背的这首古诗那就是从书里看来的,他不会看差。
如此一来,楚和陈翰文对这一句古诗里两个字的前后顺序可就产生歧义了。
只是他们两个意见不同,就商震这伙人中绝大多数的就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了!
这就是一个秀才和半个秀才辩论,岁数大的象王老帽那就是大老粗,岁数的象簸箕那就是老粗,别管大老粗还是老粗谁又能分辨出这一个秀才和半个秀才究竟是谁的对?他们那就跟听书似的!
不过,军人嘛,战乱年代又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那自然是鱼龙混杂啥人都有的。
大老粗老粗们分辨不出来楚和陈翰文谁对谁错,可是有人却也能出个子午卯酉来,谁?白展!
“还特么的到东海,你咋知道百川就一定会到东海,就不能到渤海到淮海到黄海?”白展用他那玩世不恭的口吻道。
éi?就白展的这句话却是让正听着一个半秀才辩论的老粗们高看了一眼。
“哈哈,又多了半拉秀才,虽然你子有时欠欠儿的,可这回我咋觉得你的怪**有理的呢!”关铁斗笑道。
就现在这个话题就算不是文绉绉的那也还是有些高雅的,插嘴的关铁斗却是直接就在自己的话里加了个东北人都习惯聊“啷当儿”,于是便惹得士兵们都笑了起来。
而此时正躲在船梢的那四个女人自然也听到了士兵们的对话,只是她们却都佯装没有听到,入乡随俗,她们却早就熟悉了这些士兵那些粗话了。
在士兵们的笑声中,船终是离北岸越来越近了。
实话,商震这伙人并不是很紧张。
只要对方不冲他们开枪,那就是给了他们开口解释的机会,只要不是最坏的结局,至于上岸后会发生什么那就听由命好了,那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过,眼前这点事儿,还算个屁!
船离岸更近了,士兵们的话声才了下来。
可是又过了没一会儿,那有些兴奋的议论声突然就又起来了。
谁都有眼睛谁都会看,士兵们惊讶的发现,岸上那些实枪荷弹的官兵竟然真的是东北军的打扮!而且一见他们把船靠上来了,躲在暗处的人也都出来了,那怎么也得有一个连!
最终当岸上有那地道的东北口音传过来时,虽然人家话很不客气,可是士兵闪忽然有了一种眼角湿润的感觉。
因为岸上有人冲他们喊的是:“妈拉巴子的!老子都鸣枪了,你们咋才磨蹭过来!”
哎呀,妈拉巴子的,敢喊老子妈拉巴子,可是这妈拉巴子,这话听着咋就这么亲切呢!
注:老哲上学的时候,记得教材里应当是“百川到东海”,可是现在新教材又改成“百川东到海”了,试想那些编书的老学究们都会产生歧义,那么书中的人物搞不清状况那也就正常了。
喜欢抗战之关山重重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抗战之关山重重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