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从军行

辽鹰

首页 >> 明末辽东从军行 >> 明末辽东从军行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大明:我每天收到一个未来的快递 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劈 农家子改换门楣的奋斗之路 太祖实录 绿罗也是罗马 我的新列强 亚历山大四世 谍海王牌 功高盖主怕被杀,结果女帝要下嫁 隋末阴雄
明末辽东从军行 辽鹰 - 明末辽东从军行全文阅读 - 明末辽东从军行txt下载 - 明末辽东从军行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一百五十六章 精神食粮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巴来扎西忠实的执行了杨林的命令。为了立威,他回去后先是把王一屏和戴集宾这些人又狠狠打了一顿。然后才让他们配合指认细作。

王一屏和戴集宾这些人被打怕了,只能按照官兵的命令行事。他们被告知,在后金军打来之前查不到细作,通通要被砍脑袋。如果有人想逃跑或是搞点别的把戏,那么尽管试试。

这些人里面还真有不信邪的,第二日就有两个家伙趁机逃跑。结果没跑上多远就被官兵的马队追上,直接就砍掉脑袋挂在城门上,吓得其他细作瑟瑟发抖。

而且因为这件事,所有被俘细作的口粮骤降,每人每日只有两块巴掌大的粗麦饼子和两条咸菜。这些人在后金攒的油水很快就耗干了,被饿的前胸贴后背。只能心认真的做事,以此多换些吃食果腹。

孟若芳摆脱了王一屏和戴集宾的控制,心情变的格外美好,每日脸上都充满了喜悦。不仅是她,整个戏班子上下也是轻松欢快,一改往日的死气沉沉。

杨林治军很严,官兵整日训练很少有放松的时候。因此他以每月五两银子的价钱把孟若芳的戏班子雇佣下来,就是为了给官兵娱乐减压用的。

五两银子听着不多,但对这些四处漂泊的艺人来讲,无疑是一笔稳定的财源。而且杨林还提供食宿,面对的观众就是官兵,这样的好事在这年头想都不敢想。直把孟老板等人高心直掉眼泪,多次叩谢杨林的恩情。

东北二人转起源于明末清初,最开始是广大百姓在田间地头自娱自乐的表演,后来才逐渐发展起来。而此时刚刚起步,还没有后世那么多的剧目和曲调,观看的人数也不多。

不过没关系,有杨林这位魂游后世的大神,直接把二人转的发展速度提升了数百年。他为了给军民减压鼓舞人心,竟抽时间将后世着名的二人转正剧《回杯记》写了出来。并且绞尽脑汁回忆曲调,靠着不专业的哼唱教授孟若芳等人。

二人转正剧可并非是后世某些剧场演出的低俗曲目,也不是某些人演的脱口秀。而是实实在在好听又接地气的地方戏曲。

孟若芳等人毕竟是吃这碗饭的专业人士,只不过听了几遍杨林不专业的哼唱,没几竟逐渐摸索着把这场戏的曲调、配乐、过门、快板甚至是一些台词完善起来。并且开始排练,准备演出。

杨林对此大喜过望,竟一口气又把《包公放粮》、《岳母刺字》、《四郎探母》等数部具有爱国情怀的剧目写出来。

他知道讲什么民族大义对这个时代的人基本不起作用,因为大部分饶思想还没达到那个高度。那么就用这些精神食粮去慢慢影响和渗透吧。

当这些正式剧目开始在城中十字街搭台演出的时候,叆阳全城都疯狂了,几乎是万人空巷场场爆满。只见大街上人挨人人挤人,周围的房上、树上也全是人。巡检司、侦缉队、还乡团全员上阵,嗓子喊冒烟拚命的维持秩序,生怕发生踩踏意外。那场景就如当初看女真俘虏时一样热闹。

来自后世的二人转正剧那叫一个正宗,词曲唱腔在这个年代那是闻所未闻,绝对的出类拔萃,这让全城军民大开眼界。他们的心情随着剧中人物的命曾宕起伏,有时候竟触景生情跟着直掉眼泪。

如《回杯记》中张廷秀对未婚妻王二姐独白的那段演唱,是全剧的高潮所在。

“......皆因洪洞遭荒旱,一连三年没收成。头一年荒旱没下雨,第二年五月端阳起了蝗虫。第三年三月十八下场透雨,直下到八月十五才把晴。旱的旱来涝的涝,黎民百姓受贫穷.......”

当唱到这段张廷秀家乡受灾的情景时,台上演员和台下军民哭声一片。因为剧中唱的就是他们的真实经历。就连张祝这样的硬汉也是红了眼圈,哽咽不断。杨林这个大“编剧”也没好哪去,受现场气氛的影响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不过剧中的结尾是皆大欢喜,满足了观众对美好结局的愿望。

两后,王长水是头一个回过味儿来的。他找到杨林竖着大拇指,只了一句话:“大人,高,您实在是高!”

接下来的日子里,叆阳军民一边享受着看戏带来的精神愉悦,一边干劲十足继续日夜构筑城防工事。当累聊时候,有嗓子好的人就给大伙哼唱上几句二人转唱词解乏,惹得众人叫好声不断。

承蒙老爷照顾,气始终温暖。按照杨林给的图纸,城外的三道壕沟、羊马墙、护门墙、鹿砦等工事已基本完工。现在主要是增筑马面墙,就是突出城墙的那部分城墙,在上面可以打击来到城墙根下的敌军。

同时杨林又因为叆阳城墙城垛低矮,间隔过大,士卒站在上面容易被箭矢所伤。他依据南宋名将陈规编着的《守城录》,在城墙上新筑了两尺高、五尺宽的“鹊台”。并在“鹊台”上新修一道高六尺、厚两尺的土坯墙。

这道墙由根基向上在一尺二寸的地方,开一个宽一尺、高八寸的孔眼,横向间隔三尺的地方同样开一个孔眼。两个孔眼上方一尺的地方再开一个孔眼。三个孔眼呈“品”形排列,然后墙头砌成平顶墙。

这道平顶墙前面是原城墙,设有尖刺篱笆和木桩。这些木桩间隔六尺,高出平顶墙三到四尺,上面横向绑了三四道细横木。这样敌军攀登平顶墙时会被横木阻拦,并暴露出胸腹等要害,守军可以在孔眼后进行刺杀。

平顶墙工程量较大,又时值冬,制成的土坯只能在暖房内进行烘干。好在这个时代未开发的森林资源丰富,提供烧材不是问题。

叆阳军民在杨林的指挥下,还是按照先修筑重点区域,然后再向其他区域发展的方法,日夜赶工修筑平顶墙。

不论是白还是黑夜,城上城下到处都是灯火通明一片忙碌景象。工地中的厨房炉火永不熄灭,城中妇孺轮班上阵为施工的军民烧水做饭。

匠作坊那边自从得到杨林的认可后,按照样车的样子全力制造投石车和弩炮。这对叆阳官兵来讲属于重型武器,必须要加紧生产。当然,其它攻守器械也同步生产,不过就是数量少些。

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匠作坊平均每两可打造三门弩炮;每三打造两部投石车。这不是产能低下造成的,而是这两种武器需要烘烤晾晒的工序要多一些,因此耗费的时间也多一些。

一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了,徐晋顺利从沈阳返回。在此期间下了两场雪,气开始变冷,叆阳军民为此奋力加快施工进度。因为一旦气转冷什么活都干不了,只能猫在家里窝冬。

徐晋离开的这些里,他的手下们一直没有耽搁寻找密营的事宜。经过杨林实地勘察和批准,又陆续建立了两个密营。是密营,只不过是用树木简单搭上两个棚屋。

不过按照现在的形势看,杨林是打算要坚决守卫城池的,密营只能是做为最后的手段来用。

喜欢明末辽东从军行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明末辽东从军行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我真没想顿悟啊 无情天道 四合院:开局拳打傻柱,截胡于莉 天灾末世:农家孤女独自逃荒 红楼之黛玉今天也在怼人 综武:悟性逆天,开局斩杀朱无视 天命王妃:冥王带娃宠上天 神奇宝贝:羁绊皮神 灵异都市:时间漩涡里的驱邪者 离婚后,她美得惊世骇俗 冥夫来袭 赶我出宗我认了,走了你们后悔啥 道长,你家尸体跑路啦 香尸诡婿 小欢喜:漫漫淡淡 丧尸危机:生存才是第一 饿殍:与你之行 极恶仙人传 七零军官老公挣钱只给我花,爽! 女团重生后,队友全性转了
经典收藏 洪武大帝?本太子的傀儡而已! 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 大唐二愣子 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 架空:从抽卡开始争霸天下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英雄联盟之竞技之心 大夏守国人 英雄联盟之大魔王 兵临城下之召唤名将 我长生不死,独断历史两千年 英雄联盟之强者无双 穿越枭雄 穿越成了朱雄英的哥哥 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 百战 英雄联盟之战神王座 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 三国:面相太狠被错认为无敌战神
最近更新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我是反贼,娶个公主很合理吧? 我不叫谢石头 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 大明第一贪官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 朕忙着一统,没心思做舔狗 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 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 大唐小医师 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 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稗宋反骨仔 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 崖山海战,救人复国,征服天下 穿越成王者 大明,我来了! 大唐之混世异姓王
明末辽东从军行 辽鹰 - 明末辽东从军行txt下载 - 明末辽东从军行最新章节 - 明末辽东从军行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