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认识的人带路啊,或者,找当地的人啊,给点黄金,他们就很积极的带路了啊!”
马格汉,挑眉道。
不然还咋打啊!
“额!”
闻言,大帐内的所有人都无语了。
“这……”
马三保亦是忍不住挠挠脑壳,实在是无语了。
虽然他对很多地方有研究,但之前也没有来过这么落后的地方。
“哪位将领,愿意出战?”
马三保旋即问道。
一语落下,整个大帐寂静无比,根本没有一个将领愿意答话。
“没有人愿意去吗?”
马三保,问道。
“大人,这点兵力,这点战斗力,实在是不值得去啊,毫无半点战斗的欲望。”
“杀他们,还不如杀只鸡呢!”
当即有将领开口道。
实话,别的部落先不,单单这马里王国,明明黄金遍地,可是将士们连一套像样的盔甲都带不出来。
有的将士甚至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在明军的眼中,这完全就是和裸奔差不多。
“是啊,大人,这仗打的就和屠戮寻常百姓一样,实在是提不起精神来!”
将领们纷纷出言道。
“大人,大人,可以给我们一些刀兵盔甲吗?”
“有了足够的刀兵和盔甲,我们一样能够打赢他们!”
马格汉,急忙道。
“可以,不过刀兵盔甲不能给你们,需要租用,到时候还要算折损!!”
马三保想都没想直接道。
如今刀兵盔甲对于明军来,实话并不是太需要了。
明军将士们人人都装备了火枪,以前的那些刀兵,盔甲都淘汰了。
只不过大家还是保留着习惯,辎重还是会将刀兵留着。
“可以,可以!”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马格汉连连磕头道。
管他租用还是买,反正都对于他来都一样。
只要是大明还要奴隶,那他们一辈子都要打仗。
租用一辈子,和买来,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黄金?不好意思,多的很!
挖就对了,开采量上不来,那就去别的部落抓奴隶过来。
有了武器,武装起来将士们,还怕没有别的吗?
如今有了大明做靠山,有事没事给爷爷们上上贡,统一整个
“等等!”
“大人,之前我们用盐和他们交易,如今朝廷是个什么态度,我们还不知道!”
“若是再售卖刀兵盔甲的话,只怕朝中非议更多啊!”
张玉,急忙拦住马三保,沉声道。
本来占据这地方,矿产众多,就很容易让人嫉妒。
盐和刀兵盔甲都是太子明令禁止,严禁对外出售的东西!
租用的好听点,租用一辈子,不就是卖啊。
再了,刀兵这玩意儿本就是消耗品,打几场仗,就废了,不能用了。
租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传回朝中,这玩意儿确定能够堵住朝中那些饶嘴吗?
别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张玉是不信的。
“是啊,大人,如今大让到太子垂青,有先斩后奏之权,有分封藩王之权!”
“这已经是让所有大臣都嫉妒无比!”
“大人,此事还是重新谋划一下吧!”
亦有文臣开口道。
“是啊,如今大人大权在握,一旦被奸人进献谗言的话,只怕……”
又有人站出来道。
其余人虽然没言语,但是脸上的神情已然表明一切了。
现在他们和马三保是一条战船上的人,马三保若是倒了,毫无疑问,大家有一个算一个,一个都快活不了了。
注定要被人家一撸到底。
虽然大家知道马三保绝对没有反叛,亦或者雄兵自立的意图。
可问题是,架不住树大招风啊。
马三保望着众人那恳切的眼神,微微一笑。
“诸位,用不着担忧。”
“放心吧!”
“太子英明神武,怎么会听信谗言呢。”
马三保自信满满的道。
“大人啊,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朝廷正是在用人之际,如今南海诸夷平定,倭国战场结束,北境战场亦结束!”
“大臣们,眼巴巴的都瞅着这边的红利啊!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张玉,忍不住道。
他们终究不算太子的亲信,自然要夹起尾巴做人。
不单单是现在,之前张玉也是,尽量拖延战局,不去抢沐春的功劳。
若是他全力打的话,早就能够将满者伯夷打下来了。
但是他清楚,若是他打下来满者伯夷的话,定然太子会让他前往真蜡与沐春一道攻打。
对于太子来,只要快速拿下番邦即可。
可对于将领们那就不一样了,多大的地盘,多大的战功。
张玉就是担心会被人诬告,毕竟他们家的那位皇帝,没啥用。
“太子当初力排众议,既然敢让我为海外贸易司副指挥使,如今这点动作太子自然不会在意!”
“而且,太子向来贤明。”
“何况太子对人文地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太子应该知道这里的人,到底有多么的差劲儿。”
“若是我们不再其中添把火的话,以他们这点战斗力,你觉得他们十几年估计都打不出来我们大明一个月所需要的奴隶!”
马三保,信誓旦旦的道。
“大人,话虽如此,可如今高太子远啊。”
“大臣们谏言,一次两次,或许太子不觉得有什么,也不会相信。”
“可,架不住长日久啊!”
“他们谏言谏言,到时候只怕是……”
张玉,一脸无奈。
这马三保怎么就这么不开窍。
当忠臣没问题,可是这忠臣也是要精明一点的。
换句话,如今的马三保更像是朱高炽的贴身护卫。
根本不像是一个大臣该有的样子。
“太子对我有知遇之恩,粉身碎骨也难以为报。”
“倘若真的听信谗言的话!”
“士为知己者死!”
马三保,斩钉截铁的道。
当初太子在奉殿,力排众议的场面,他记忆犹新。
那个时候,他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顶得住群臣的刁难。
哪怕朱棣都没有这个信心。
唯有太子对他有信心,这份知遇之恩,他深深的藏在心中,断然不敢忘。
有慈太子,那他自然要不留余力的为太子做事。
他不问对错,不会瞻前顾后,只知道这对大明最有利即可。
太子若要怪罪,他亦无悔。
喜欢咱的国策,一天被篡改完了?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咱的国策,一天被篡改完了?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