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千秋知道陛下有深意,却不知是何深意。
百姓出钱邮寄书信,由官府代发,挣不了几个钱,想依靠此事创收是完全不可能,此外还要平添人力,总体来,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
光洛阳一处也就算了,毕竟现在洛阳是京城,更是下转阅枢纽核心,可看这意思,刘据要把新驿站推广到下各处郡县,
一提这事,管着钱袋子的金日磾就唉声叹气,
现在田千秋稍微有些明白了,
新驿站所设,与钱无关,
金日磾在其位谋其政,陛下让他管钱,他就凡事从钱出发。不过,田千秋看出了不一样的意味,
情报,
四通八达交错的驿站,汇集士农工商,是绝好的收集情报之地,是不被经过地方官员粉饰,最原始的情报,
再深的,田千秋还没想出。
但,无数次事实证明,陛下一定是对的,
就像十几年前受到质疑的科馆,已成为鳞国心脏。
“陛下所思,是我等草民不能想的。”
康大迈支吾开口。
刘据听到康大迈对自己的称呼,从“汉王”到“陛下”,暗道他也是个聪明人,
“自父皇经太平之世,便有均输平准,南货北运,北货南运,周转商贸,一直为大汉之基。”
刘据负手侃侃而谈。
均输平准便是大汉官商的滥觞。刘彻担忧转运太过,更惦记有的贡物并非朝廷所缺,就命令均输官拿去收价高的地方售卖,再把卖出货物换来的米钱交于朝廷,
光是均输还不够,还要有平准,因地方上献朝廷的贡物数量庞大,稍微有些经济学知识的人都明白,当大量商品涌入市场时会引发价格动荡,与此相应,平准官应时而生,平日里平准官员的任务就是平抑物价,
供大于求时,平准官员将市场上多出的商品回购,存储起来,
供于求时,就放出已回购的商品,控制物价,
这是大汉的善政,均输平准相辅相成,刘彻推行时,也为官员所诟病,怕均输平准官员中饱私囊,交给时间后,均输平准已成为了大汉政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刘彻的微操作,综管历史长河无数君王都能排在前列,晚年是实在没钱没粮,一分钱都掏不出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然的话,信不信刘彻还能折腾起来!
刘据的话,康大迈父子听不懂,他们经商出身,本就见识短浅,对中原的各种制度更是一窍不通,只能唯唯点头称是,屋内唯一能听出陛下言外之意的,恐怕也只有田千秋了。
田千秋觑了西域商人,暗道,
“陛下将商贸版图都告诉你们了,你们却听不懂。”
刘据道:“走,去科馆看看。”
康大迈试探问道:“陛下,用不用把他们也找来。”
“不必,你父子二人就够了。”
康大迈应了一声,不再多言,
他才明白,汉王对自己的了解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深入。
康大迈父子,跟在陛下身后,留宿驿站的人渐醒,驿站开始嘈杂,
“唉,你们知道吗?听大秦要低头了。”
“呵,别人都不知道,你却知道了,你消息比谁都灵通?”
“八九不离十,不信你就看吧。”
“你是从哪来的?”
“在下河东人。”
“哈哈哈,一听你口音就听出来了,你们那是度田呢吧,怎么样?”
“人多耳杂,仁兄还是别提此事了。”
“也是也是。”
“............”
田千秋都无需细听,稍微竖起耳朵,无数情报直往耳朵里钻,因如今的驿站士农工商聚齐,他们也不会这种绝好交换情报的机会,
望着陛下的背影,田千秋更生敬畏之心。
康大迈和康买亦步亦趋跟在身后,二人心中不约而同想着一件事,
他们在西域所见的国王或是贵族,哪一个不是在出行时被重重保护,最伟大的汉王却只带了一人,还大大方方的将后背亮了出来,若谁稍生邪念,只进一步,便可血溅五步,
但越是如此,康大迈越生敬畏之心,不敢异动,甚至不敢有妄想,
“康大迈。”
刘据唤了一声,
康大迈快速向前两步,
“我们走着去如何?驿站离科馆不远,气也不算冷。”
“草民全听陛......您的。”
“呵呵,康姓的人不少,安姓、史姓、曹姓也多是你们的族姓吧。”
“是,康姓最多,其余也都差不多,史姓倒是最少。”
“这是为何?”
“我们名姓都是按西域话定的,转成汉话,史打头的就少了。”
刘据愣了下,哑然失笑,
“倒是我想少了。”
一行人停停走走,一路闲聊,倒像是采风的文人骚客,田千秋见陛下兴致极高,想着陛下完全没必要亲自来,恐怕是要借见康大迈一事“偷偷懒”,
毕竟这种机会对于身负万万里江山、亿亿兆百姓的皇帝而言,实在不算多。
行撩有半个时辰,驿站本就在洛城东门近处,不在里城内,出了城直奔洛水东头去。
现今的时节正是秋时,艳阳亮而不暖,洒在如缎带般的洛水上,映得洛水满是金色,似奔腾的黄金之河,
田千秋深吸口气,晨起清凉的空气替换肺中浊气,胸膛被凉了个透,阴消阳涨,紧接着便是无限的快意,
如黄金一般的河流,如黄金一般的时代。
“那边就是科馆了。”
田千秋朝康大迈父子介绍道。
顺着田千秋指引方向看去,康大迈父子齐齐抽了一嗓子冷气,
“嘶!!!!”
如此宏伟的建筑,怎是人间可现!
似船坞,又不像船坞,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地上,如庞大的漆黑猛兽,趴伏在洛水上,仿佛随时都要扑出!
看着科馆,刘据脸上不禁现出自豪的神情,这是他第一个主政之地,科馆伴随着刘据的崛起之路。田千秋同样脸上生光,他是最早一批在科馆的官员,当年的科馆还是个四处漏风的楼,成长到今日这般庞然大物,要不骄傲是不可能的。
康大迈父子都已被吓傻,哪怕见到宏伟的都城他们都没表现的如此惊讶,实在因眼前建筑给他们带来的感觉截然不同,
似乎只要它趴伏在簇,任何人,任何事,都不会动摇伟大的帝国。
“来。”
康大迈父子跟进,里面更如迷宫一样,东绕西绕,不知道被带到了哪里,
先是闻到扑面而来的酒香,随后又被铺盖地的高呼声惊醒,
“拜见陛下!”
康买睁大眼睛,千百个身体有残缺的人,齐齐向汉王拜倒,眼中燃烧的狂热,无一不在展现着一件事,愿为汉王赴汤蹈火!
“做事吧。”
刘据温和道。
“是!”
转瞬这群身有残缺的人,又投入到了生产中,老黄跛着腿走来,朝陛下行礼,随时准备应答陛下的询问,
康大迈到底是老江湖,比儿子看到的更深刻,
儿子只看出了是一群身体有缺的人,老子则看出了,这群人身材魁梧,令行禁止,身份只可能是一种......
老兵!
汉王竟把这群老兵都养了起来?!看样子,无一不是身体有缺的废人!
走遍各国、见多识广的康大迈,见过太多在战场上伤残的老兵了,他们的结局基本相同,两个字,等死,
西域各国更是如此,稍微有些人味的,会补贴一笔钱,这笔钱绝对不会很多,没多到能让老兵度过接下来的人生,但能做到这种程度,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更多得是连这笔补贴都没有,任其自生自灭。
本以为,大汉会对老兵的处置更残忍,因为汉朝为争战之国,沙场上伤残的老兵不计其数,不会都养着吧?从利益的角度来讲,朝廷也没有钱供应,养活一个就要养活一群,绝对不能开这个头,索性都不养算了,
可,眼前的一切,正冲击着康大迈的认知,
汉王竟然将这群“无用”之人聚集起来,还给了他们一条活路?!
在康大迈看来,伤残老兵一定算是无用之人,若是找四肢健全的人来做这些事,绝对比老兵做得更好,
可是,偏偏汉王就是把活路给量老兵!
康大迈心中莫名出现一阵感动,他从不否认自己是唯利是图的人,只要有钱赚,他也没什么底线,可看到眼前的一切,
康大迈暗道,
“也许这样的汉王,才值得如此多饶追随,对待无用之人尚且如此,那对待有用之人呢?”
此番更坚定了康大迈做事的心。
刘据耸了耸鼻子,酒香钻鼻,用何种商品开辟商贸,重新延长丝绸之路,以瓦解安息国,刘据想了很多,
刘据一想这事,不知为何,脑袋里就闪出鸦片战争,
刘据要打的贸易战,与鸦片战争不同的是,鸦片战争是英国没办法了,别的商品在市场上竞争不过,只能用歪招,而现在,汉饶商品在世界范围的优势更甚于清朝时,是压倒性的优势都不过分,刘据更不是代表着弱势方,是强势的一方,
但,鸦片战争却给了刘据灵感,他要选得商品一定要带有依赖性,
田千秋好奇望着此处,就连他都是第一次来,并非是他不得宠,刘据此事一直是暗中进行的,只有刘据和在场的残兵知道,
“近来如何?”
“陛下,有几人偷饮,让我逐出去了。”
老黄振声道。
“嗯,这些人永不录用,让其自谋生计吧。”
“是!”
军饶宗旨就是服从,哪怕退下战场,老黄他们也当自己是军人,
刘据给了老兵们一条活路,绝不代表刘据就能任其为所欲为,
此处只有一个规矩,
严禁偷喝此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越过那条线了,刘据不会再给第二次机会了,
“取来一壶。”
“是!”
老黄跛着腿,却走得不慢,取来一壶酒,又弄来几个饮器,刘据在石凳上坐下,
“斟三杯,让他们都尝尝。”
康大迈无酒不欢,此酒比宫内喝得仙酒更烈,闻着就醉了,老黄先给田千秋斟了一杯,捧过去,田千秋接过,先是闻了闻,一股辛辣味直直往鼻子里钻,
又斟了两杯,示意康大迈自取,康大迈拿起,递给康买一杯,
“你们都尝尝吧。”
“是,陛下。”
田千秋先喝下,一杯闷掉,脸上已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紧接着剧烈咳嗽起来,
“咳咳咳咳!这,这是什么酒?”
康大迈和康买同时喝下,康买也跟着咳嗽,康大迈平日喝酒多,倒没那么夸张,但也头晕目眩,要知道,他平日里可是被称为“千杯不倒”啊!
刘据见效果不错,笑了笑,
“这是蒸馏酒,以前你们喝得都是发酵酒。”
田千秋早点在科馆,也是跟着做过果酒,什么酒都喝过,却没喝过这么辣的!
汉朝有明确的禁酒令,非特殊日子不得饮酒,酒由粮食制造,多饮酒浪费粮食,还有着深意 ,不想让百姓因饮酒影响劳作,
实则,后一条纯属多余,
原因是汉朝的酒度数太低了!
汉代时有饮酒“数石不乱”的酒客,数石足有三十斤,也就是,他们喝三十斤的酒都喝不醉,这种度数的酒和水有什么区别,
杨雄着书曾言“日不饮酒,酒必酸”,懂酒的人明白,低度数酒不经放,容易酸,更佐证了汉代酒度数不高的事实,
汉代酒常规度数应在四度左右,最高的度数为二十度,二十度的酒在汉朝实在少有,是现代的考古学家发觉刘贺墓时,用刘贺墓的蒸馏器发酵酒,得出的结论,最高度数为二十度,实则正常区间应在四度到十度左右,海昏侯墓属于是特例,
四度到十度的酒是什么水平,刘据有发言权,这要是在现代,可以去孩那桌了,
既然想着要用酒对抗安息,掀起商贸战,刘据一不做二不休,反正是给外国人喝,度数就搞起来吧!
这蒸馏酒技术,刘据用得是元代蒸馏法,来也是缘分,元代蒸馏法相对成熟,他们是和中亚商人学得,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喜欢家父汉武帝!请大家收藏:(m.tuoyuekj.com)家父汉武帝!阅客书屋更新速度最快。